央广网

【诚信建设万里行】市场化征信如何弥补公共征信短板激发市场活力?

2019-09-02 07:2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9月2日消息(记者柴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提到征信这个词,大家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如果换一个表述——信用记录,大家可能会立刻反应过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贷款审批、信用卡审批、任职资格审查与员工录用等都要与它打交道,随着我国信用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征信逐渐与每个人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的征信体系大体分为公共征信和社会征信,公共征信以央行征信中心为主,提供企业、个人征信服务,社会征信则分为专注于企业征信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征信机构,两者形成了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以央行为主体的公共征信体系大家并不陌生,市场化的社会征信体系可能很多人还不了解,不过这些市场化征信机构已经在悄悄地走进我们的生活,特别是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出重要贡献。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拥有130家市场化企业征信机构、97家信用评级机构和1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共同构成“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市场组织格局。《诚信建设万里行》今日关注市场化征信的力量。

  “融资难”是许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经营中极易遇到的困境。地处江苏省苏州市的晟世能源管理公司是一家综合节能环保技术和服务的集成商,没有抵押物导致企业此前一直面临融资的老大难问题。不过,公司总经理高世红告诉记者,通过登陆征信平台,今年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她说:“公司在征信平台上的数据相对良好,中国银行根据平台征信数据很快就发放了100万元的贷款,而且远低于市场的融资利率。”

  高世红口中的“征信平台”是由一家市场化征信机构——苏州市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承建的地方企业征信系统,它打通了来自商业银行的征信数据和市发改委牵头的企业基础信用数据库,对接水、电、税务、工商、海关等95家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累计征集授权企业34万户,汇集信息超1.4亿条,使得银行可以实时查询到企业的各类信用信息情况。公司总经理姚康表示:“这份报告当中展示了三个公司数据,这三个数据分别是由税务部门、公积金部门和社保部门提供的。如果这三个数据都差不多,说明该企业在各个部门的情况都是类似的,而如果这几个部门的数据出入很大,在给它发放信贷的时候就要更多地关注它的风险。”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与当地98家金融机构合作,已经帮助近万家企业获得融资服务5000多亿元,其中1900家小微企业为首次获得贷款,1200多家为信用贷款,小微企业的融资利率平均为5.23%,最低能够达到4.4%。而这不过是我国市场化企业征信机构的一个典型缩影。

  央行副行长朱鹤新在此前的国新办吹风会上曾介绍,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2007年我国信用信息指数仅为3分,如今却已经连续三年达到满分8分,领先于部分发达国家了。这其中,市场化征信机构就是重要的力量源泉之一。朱鹤新说,市场化企业征信机构创新小微企业征信服务模式,探索利用贷前替代数据帮助银行多维度判断小微企业信用状况,许多银行据此发放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

  据了解,截止到2019年6月末,在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达到130家,信用评级机构97家,仅2019年上半年就对外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企业信用评分、企业信用画像等各类征信产品和服务22亿次,大大缓解了金融机构授信过程中的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既提高了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范围,也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而通过将“苏州模式”等好的市场化征信平台经验推广到其他地方,我国“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体系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今年5月,人民银行批准苏州为首个“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宋继峰介绍:“主要是通过金融科技、通过数字征信为企业精准画像,为解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探索新的路径。我们坚持立足苏州、辐射全省,努力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苏州经验。”

  当然,企业征信不是征信系统建设的全部,去年组建成立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拥有个人征信牌照的市场化征信机构。截至今年7月,百行征信已经和近千家机构签订了业务合作和信息共享协议,个人征信生产系统采集借款人数超过6300万。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表示,央行征信中心、市场化征信机构和政府信息系统的密切沟通联系,共同构成了完善的征信体系。“我们有一些市场化的企业征信机构,也有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通过人民银行颁发相关资质,采集信息,提供服务。同时我们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政府部门掌握的一些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也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也能全面判断企业或个人在履行法定义务过程中的信用行为。我们都有一套共享机制,如果有逃废债行为、失信行为,会受到各个方面的限制。”

  而新时期,推动企业征信市场和信用评级市场对外开放,同样是完善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央行先后出台多项相关政策规定和监管要求,外资企业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先后有多家外资企业征信机构在人民银行备案,包括美国的邓白氏、英国的益博睿等国际企业征信巨头在华设立了子公司。美国标普、惠誉和穆迪三大评级机构已经分别在京注册独资的法人评级机构,向相关部门提交备案和业务申请。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还成为了首家获准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评级机构。

  朱鹤新表示:“扩大征信业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征信技术、业务模式和管理经验,这有利于促进形成内外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市场格局,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体系,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我们的开放一如既往,开放的大门永远敞开,包括征信业务。”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