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汛期地质灾害风险高 如何做好防范工作?

2019-07-29 07:2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李思默)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应急管理部日前发布提示,汛期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风险高,有关部门要做好实时监测、预警和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那么,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又该如何防范?

  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中国应急管理学会副会长刘铁民介绍:“山体滑坡是固体物从高层靠势能下滑造成的灾害;泥石流往往伴有液体,就是固体物质和液体形成混合流,主体是液态的;山洪主要是水,是局部强降雨,由于地势落差很大,巨大的水流产生强烈的冲击力,顺山而下或者顺河道而冲击。这三种自然灾害都很严重,有的时候三种自然灾害可能会‘三碰头’。”

  7月23日晚,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对于这次灾害的成因,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表示:“这次山体滑坡主要是由强降雨引发的大型土质滑坡,冲下山过后,混杂着雨水转换成泥石流,并且淹没了房屋,所以造成这么大损失。现在已经进入主汛期,降雨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引发新的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应急管理部近日会同多部门和单位对今年上半年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会商分析,上半年我国共出现20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5月下旬至6月,南方地区连续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江南中南部、华南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至4成,局地雨量较常年偏多1至2倍。多轮暴雨洪涝过程重叠造成江西、广东、广西等南方多省灾情严重,不少地方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019年6月2日凌晨2:30左右,广东阳江阳春市春湾镇沙螺坑村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事件,造成一间三层民房一楼被掩埋,截至2019年6月3日,该事件导致6人死亡;2019年6月30日晚上,湖南怀化突降暴雨,导致沅陵县一个村庄发生突发性山体滑坡,造成7栋民房倒塌,12人被困,随后陆续救出11人,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其中一名儿童抢救无效死亡。

  据统计,80%以上的滑坡、崩塌发生在雨季,尤其是降雨过程或雨后一段时间内最容易发生山体垮塌。许强建议,应加强对主汛期的地质灾害防范,背靠大山的人口聚集区要加强隐患排查。许强说:“要排查所有地质灾害隐患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采取各种手段来排查灾害隐患。我觉得,目前在灾害排查方面,应该尽快对西部山区背靠大山的人口聚集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重点排查和针对性排查,提高排查的效率。”

  许强还建议,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全面排查。“比如利用无人机航拍、激光雷达、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等,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全面排查,也就是‘人防+技防’的有机结合,最后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排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高风险隐患进行防控,以此来降低地质灾害总体风险。”

  刘铁民指出,减少灾害风险,要从转变防灾意识开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尤其是自然灾害和巨灾的风险,应该主要从转变观念开始。要把单灾种的管理,转变成多灾种的综合应急管理;过去强调的是发生灾难以后的应急抢险工作,要迅速地转变为针对灾前可预计风险,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把过去强调减少灾害的损失,迅速地转变为减少灾害的风险。只有强调预防为主,准备优先,才能有备无患,减少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害。”刘铁民说。

  再来关注各地最新的天气和灾害预警情况。昨晚(28日),北京降下一场大雨后,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和北京市气象局于晚9点联合发布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蓝色预警,北京市山区有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北京市气象台今天(29日)早上6点发布的天气预报还显示:今天白天北京仍然阴有中雨(局地暴雨),伴有雷电。

  此外,中央气象台今天(29日)早上6点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今早(29日)8点到明早(30日)8点,辽宁中西部、河北、山西西部和北部、河南北部、陕西南部、四川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8-9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此外,吉林中部、辽宁中西部、天津、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和北部、河南西部和北部、陕西南部、四川东部和南部、云南南部、广东、广西中南部、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小时雨强20-50毫米,局地可达60毫米以上。预计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和北部、河南北部等地的强对流活动影响时段为今天(29日)午后至前半夜。

编辑: 戚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