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教育部会同公安部约谈有关搜索引擎网站 规范整治“志愿填报指导”信息服务

2019-07-05 09:3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5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2019年高考志愿第一阶段的填报工作基本结束,但不少民众反映,通过百度、360等搜索引擎网站搜索“高考志愿”等关键词,反馈结果中,高价服务收费的App、网站或咨询机构排列靠前,存在不规范和安全风险等问题。

  教育部此前对此作出回应,近日已会同公安部约谈有关搜索引擎网站,规范整治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存在的问题。那么,约谈的效果如何?不规范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是否依然存在?考生和家长在第二阶段的志愿填报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今年,合肥市民彭女士说,不会再为二女儿的高考志愿填报捯饬那些高考志愿填报类App了。因为,去年大女儿文科成绩刚过安徽省文科二本录取分数线,她一度下载了7款志愿填报类的App,这些收费App给出的建议不尽相同,她和孩子的思路也被打乱,女儿最终填报的志愿也“掉了档”。

  在合肥某高校读大一的学生小李说,自己也曾中了招:“我曾在一款App中交了会费,发现这种所谓的高考志愿软件使用的是类似性格测试的方式,我觉得所谓的数据分析,不是很靠谱。”

  除了高价服务收费的App不靠谱,不少群众也反映,通过百度、360等搜索引擎网站搜索“高考志愿”等信息,反馈结果中一些志愿填报网站或咨询机构排列靠前,存在不规范和安全风险等问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介绍:“你现在能搜到的都是已经整顿过的了,比如什么优志愿、完美志愿,反正各种收费的全部下线了。”

  陈志文所说的下线,正是教育部会同公安部联合约谈网站相关负责人的结果。约谈要求,要在网站醒目位置提醒考生认准各地考试院和高校官方网站,并确保官方网站优先推荐。

  此前,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曾发布提醒:考生切记不要使用搜索引擎来搜索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网页,否则可能误入其他网站,使自己填报的志愿信息无效,并造成考生密码等个人信息泄露的不良后果。对此,百度也曾发布声明称,从2013年开始,百度就启动了对考试招生院官网的保护,将各地招生院官网在搜索结果进行显著位置展示,并为官网免费提供“官网”标识认证。

  对此,记者对整改后的百度、360等进行了实时搜索,以“河南招生考试网”为例,在百度搜索引擎首页第一栏,已经为“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免费提供“官网”标识认证,但后面依然存在“河南招生网—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等多个类似链接,且也有“官网”字样。普通群众不经甄别容易被误导。陈志文表述,目前出现的情况是国内搜索引擎存在的通病。他说:“打开这个网站以后,在相关部门备案的不是这个名字,它实际是买了所谓的关键词,就是‘李鬼’。比如你搜的是山西招生考试网,它出来好几个,你打开是其他的网站。老百姓一般不做判断。你是张三,买了个李四,我就把你指向李四,这是我们国内搜索引擎非常恶劣的做法、普遍做法。”

  除了网络搜索引擎,目前也有不少号称利用大数据指导填报高考志愿的App和公众号,但同样专家提醒,依赖大数据选填志愿,同样不靠谱。南京大学学工处副处长李浩说:“绝大部分的榜单其实都源自于自媒体,数据来源是不可靠的,甚至充斥着很多错误信息,对于考生和家长会造成一些误导。比如有榜单就说南京大学转专业难,其实南京大学有完备的专业准入和准出机制。”

  为了维护公平和谐的涉考网络环境。教育部表示,下一步,还将会同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对有关志愿填报指导App、网站和机构进行调查,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将予以坚决打击。陈志文表示:“这次的目的主要是打击夸大或者欺诈宣传的行为。其强调称自己的数据都来自于考试院等,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所有第三方或者商业机构做的志愿填报的数据,没有一个是考试院给他们的。”

  对此,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也特别提醒,各种机构并没有这样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况且志愿填报是群体行为,各院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是和考生填报情况和招生计划安排密切相关的,填的人多,分数自然抬高。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新闻发言人胡雨生说:“很多中介冠以各种名头,如‘升学指导师’‘高考志愿咨询师’大数据等方式来忽悠广大考生和家长,甚至收费还很高。考试院特别提醒考生、家长,一定要在高中学校指导下,慎重做好志愿填报,不要轻信他人,不要将自己的命运授予他人。”

  教育部也郑重提醒广大考生,目前没有任何招生考试机构、高校参与商业公司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活动。请考生和家长切勿轻信所谓的机构或“专家”指导,要按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提供的志愿填报办法和相关参考信息,结合本人实际情况合理填报,避免信息泄露和上当受骗。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