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远方不再是远方,家乡不仅在心上 | 足迹

2019-06-25 10:45:0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地点|青藏铁路

采访者|孙鲁晋

 

大型实景演出《文成公主》现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2019年5月16日,拉萨河南岸宝瓶山的剧场,以星空为幕,大型实景演出《文成公主》正在上演。伴着恢弘壮美的乐曲,时光回溯到千年前的长安城。传说当年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经兰州、西宁、那曲,三千公里漫漫长路,三年跋涉终于到拉萨。

大型实景演出《文成公主》藏戏表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第三幕《藏舞大美》:“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五千五百种,使吐蕃的乳酪酥油年年丰收。”

  史书记载,文成公主将唐朝的纺织、冶金、农具制造技术、粮食蔬菜种子及文学典藏等带到吐蕃,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两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

列车驶过拉萨河大桥(央广网发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供图)

  当时回眸遥望三千公里,家乡成了远方。1300多年后的今天,在西安、拉萨两地往返,乘坐青藏铁路列车只需要两天,这条“天路”让远方不再是远方,家乡不仅在心上。

  火车一响,有黄金万两,还有就业岗位

  清晨7点半,告别了Z6801次列车,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西藏的土地,来不及多看湛蓝的天空云随风动,便匆匆赶往“那曲物流中心”。

  记者:“这是今天刚到的吗?”

  西若:“这个是昨天到的,今天卸,卸完以后装汽车送到那曲市区然后分配到各县。”

那曲物流中心综货区门口刚运到的饮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那曲物流中心2016年建成,隶属于拉萨车务段。西若告诉我,这里主要到达的货物有水泥、煤、百货等。随着那曲新区建设、集中供暖改造,物流中心的货运量也达到高点。

  西若说:“这两年到达的水泥和煤是最多的,水泥主要是那曲市色尼区有个开发区在建设,煤是那曲原先是个人烧炉子,现在是集中供暖,到达的都是政府的煤,去年一年12.5万吨,再(有)到达的(货物)就是饮料、大米。”

  2001年青藏铁路(格拉段)开工建设以来,西藏自治区和铁路部门就着手培养藏族铁路工人。根据西藏自治区就业局的数据,青藏铁路在西藏境内建设的5年中,每年直接为西藏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六千多个,间接提供就业岗位数万个,使西藏的农牧民每年增收近亿元。西若就是这个阶段成长起来的。

  西若:“西南交大一毕业,2006年青藏铁路开通,有幸借这个机会就参与(工作)。”

  记者:“但是怎么会想到考西南交大呢?”

  西若:“因为听说西藏要开通火车,对我们藏族来说是好事,所以自己也想加入火车运营工作当中,铁路建设我们能参加就尽量去,建设我们西藏的发展。”

那曲物流中心副站长 西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因为青藏铁路,这个村庄彻底脱贫

  位于拉萨货场旁的色玛村曾是个靠天吃饭的村子,全村800多户人家,靠政府低保援助的家庭有19户。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当地建成了西藏最大的铁路货物运输场。色玛村的群众从务农转为经商,村里也有了村民入股的物流公司。尼玛次仁成为第一任藏族经理,谈到变化他有感而发:“咱们这边通了青藏铁路火车,这儿变化特别大,我们自己心里是特别高兴,以前穷的生活过够了,现在慢慢地生活都改变了。”

  公司从当初30辆小货车,发展到今天有100多辆大型货车。

  记者:“除了这14个人之外,其他人还在从事什么职业?”

  尼玛次仁:“(在)这个货场里面保洁、装卸工都有。”

  记者:“相当于青藏铁路开通,这个货场成立以后,除了你们14个人干了物流公司,货场还为你们村其他人提供了工作机会?”

  尼玛次仁:“对。”

拉萨西货场物流繁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2015年,色玛村全村低保家庭全部脱贫,2018年,村人均收入从两千元增至一万多元。尼玛次仁告诉我他更踏实更自信了。

  尼玛次仁:“我自己也是改变特别大的,以前干什么事情没有这个脑子,什么都不知道,现在远看一点,学会了好多想法,学会了法律,以前一生气就会打人,现在自己也学会了好多知识,改变就这样的。”

  记者:“就是现在感觉见识更多了,为人做事更稳重了,对任何事情的规划和前瞻性也有了,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培养起来了。”

  尼玛次仁:“对,培养起来了。”

  记者:“您现在是经理?”

  尼玛次仁:“恩。”

  火车上的灵感让他开了一家藏式民宿

 

 

  

打阿嘎

  返程前一天,我走在拉萨的八廓街,一群藏族妇女正在新建房子的屋顶上,边唱歌边拿手中的木棒敲打。伴着这“打阿嘎”的歌声我走进一家民宿,藏族老板坚热加措正在处理网络订单。

民宿老板坚热加措正在处理网络订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聊天中加措告诉我,1998年他离家到云南当兵,期间学会了汉语和写字,退伍后因不舍远在日喀则的父母毅然返乡。当时交通闭塞,家中仅靠农牧业维生,迫于生活压力他再次离家到拉萨工作,那时起开始频繁地在各地奔波。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回家越来越方便,而坐在火车上的他还遇见了自己的未来。

  记者:“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契机或者什么事情让你选择了旅游业,想经营民宿?”

  加措:“(格尔木到拉萨)2006年7月1号通车,就是那时候,因为列车上国外游客和(内地)游客都有,(他们)过来看一看,现在西藏这么方便,这些人每天要住的地方肯定要是吧?再加上时间一算,从内地到格尔木多长时间?以前的话坐汽车要多长时间,现在人家都一有放假时间,几天,马上就可以过来的就来得及,时间长来回交通不方便就没办法,(所以)有(了)这样的想法。”

坚热加措的民宿内走廊上摆满鲜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孙鲁晋 摄)

  民宿生意经营起来后,加措从来自内地的客人那了解到通过网络平台运营的重要性和方法,渐渐地订单纷至沓来。西藏自治区旅游局数据显示,2018年,西藏自治区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达到3368.7万人次,旅游收入490亿元,分别是青藏铁路通车前的18.8倍和21.3倍。日子越来越好,加措把父母从家乡接到拉萨安度晚年。平日除了照顾生意,自己还练练吉他唱唱歌,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列车行驶在西藏当雄草原(央广网发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此行最后一段采访,但加措的歌声始终在脑中萦绕,十五天一路走来,我深深地感受到青藏铁路不只是一条路,它凝结了几代人的梦想、青春,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它连接起的不仅是坐标点,不仅是城市、乡村,还有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心。这条天路还在继续延伸,在高原铁路交通蓝图上,到2035年,青藏铁路将北上南疆,南下川渝,东联陇海,西出南亚。

编辑: 朱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