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农业之最]一粒小麦的重量

2019-06-17 10:02: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尤其是农业生产,在多个领域创造了世界之最,不但养活了本国的近14亿人口,切实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为稳定世界经济,丰富世界各国人民的餐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贸易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从6月17日开始,中国之声播出特别策划《中国农业之最》带您深入了解在中国农业一项项之最的背后,是如何与世界互动,与全球共赢。今天推出第一篇《一粒小麦的重量》。

  坐标:东经116度,北纬33度

  河南省永城市侯岭乡张井村:强筋优质小麦单产新纪录诞生

  6月5日,中原大地,骄阳似火。2019年强筋优质小麦“丰德存麦5号”实打验收会在张井村的麦田里举行。河南是我国第一大小麦主产省,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经过专家现场称重并扣除水分杂质,“丰德存麦5号”一举创下我国强筋优质小麦大面积单产新纪录,可谓优质与高产兼得。

  坐标:东经116度,北纬35度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仲南村:无人驾驶收割机全国首次亮相

  一辆红白相间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在嘉祥县的麦田里忙碌作业。如今的麦收时节,可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以无人驾驶收割机为代表的黑科技今年首次在全国亮相。吞进沉甸甸的麦穗,吐出金灿灿的麦粒,视频被上传到网上,外国网友直呼“绝妙”。操作者只需要设定好割幅、耕作面积等参数,机器就能自动规划路径并作业,行距误差不超过4厘米,损失率不超过1.5%。

  雷沃重工公司副总经理李金良说:“农机的整个全程机械化都实现了无人化,耕种管收全环节实现了无人化,今年夏天就是一个‘无人农机时代’的开始,将极大推动中国农机产业的升级。”

  坐标:东经118度,北纬36度

  河北省辛集市新垒头镇马兰村:节水小麦托起“漏斗”上的大粮仓

  都说“小麦的一生需要三场雨”,但在极度缺水的河北,由于地下水超采,形成了大规模的地下水“漏斗区”,如果降水量不足,小麦很难获得好收成。马兰农场和全国多个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不断培育节水小麦新品种。十年间,从这里走向全国的麦种累计突破7亿斤,总节水35亿立方,相当于两个半白洋淀的蓄水量。

  河北石家庄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何明琪介绍,这个品种抗旱性非常好,可以免浇冻水,春季可以少浇一水。所以小麦一个生长季节可以节约两水,也就是每亩地节约80-100立方,如果大面积应用,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谁来养活中国?”上世纪90年代,曾有西方经济学家如此发问,理由是根据美国工业化的农业模型,到2030年中国巨大的粮食需求将给全球粮食生产带来冲击,造成世界性的经济崩溃。

  可他错了。今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回答——从农村起步的改革开放,40年来使中国粮食产量持续快速增长,不仅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国民营养状况也得到了大幅改善。中国还通过农业对外合作,输出农业技术,促进了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缓解了它们的粮食安全压力。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扬州大学教授郭文善说:“我们国家的小麦经历了从低产到中高产的过渡。我们通过品种的改良、栽培技术的改进、生产条件的改善,实现了小麦产量稳步提高。最近几年我们的总产量基本是稳定的,生产量可以满足我们的消费。”

  今天,中国一年小麦产量1.2亿吨,位居世界第一,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进口量不到4%。1粒小麦的重量只有0.025-0.04克,但1.2亿吨小麦托起的是中国的粮食安全和民族自信,更成为世界粮价的稳定器。

  郭文善说:“中国是一个小麦消费大国,我们的消费量占世界小麦消费量比重超过16%。如果我们过度依赖他国小麦,在安全角度方面会有很大的问题。当我们进口量大的时候,国际小麦价格就会大幅上涨,那些贫穷国家也会因此受害;而当国际上小麦供应不足的时候,各国会采取保护措施,有钱也买不到小麦。必须保证口粮的绝对安全,满足我们自己的小麦供应就是对世界的很大贡献。”

  2019年6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站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闫里乡闫里村的麦田旁对外宣告,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农业稳定、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基础支撑,应对国际上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就有底气。

  韩长赋表示:“夏粮首战告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利于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增信心。我们有近14亿人,还是那句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记者丁飞 刘飞 朱敏)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