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不仅“半条被子”能留住游客,这里吸引人的还有更多 | 足迹

2019-05-23 09:56:0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地点|湖南汝城沙洲村

  采访者|尧遥

 

  “半条被子”的故事讲了几代人

  “大姐,这被子,你一半,我们一半。”

  “大姐,你放心,等胜利了,我们送您一床新被子。”

  1934年11月,3名女红军借宿湖南汝城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看到家里连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就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了徐解秀。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

  徐解秀的孙子朱小红今年51岁,他告诉我,从小就听奶奶讲这段红军的故事。

  朱小红:“这三个女红军走的时候跟我奶奶是依依不舍。这里有座桥嘛,后来我奶奶经常到这里看这些红军,这些好人会不会来看她。”

 

  徐解秀的曾孙女朱文萍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

  “半条被子”纪念广场(汝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沙洲村民俗广场(汝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沙洲村有140多户人家,一多半是瑶族。地处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地区,过去,村民用的是山垄水,走的是黄泥路,住的是烂泥房。十多年前,贫困户占了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2017年,沙洲村着手建设红色旅游景区。

  特色产业助脱贫

  湘南瑶寨,溪水潺潺,鸟语花香。沙洲村后山,枇杷、奈李、水晶梨等果树漫山遍野,农旅结合的水果庄园经济已初具规模——这是我眼里的沙洲村。村里精准扶贫户32户98人,去年全部脱贫,朱小红就是其中之一。

  改造前的沙洲村(汝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改造后的沙洲村(汝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朱小红:“我是2014年被列入精准扶贫户,当时我是包了人家的地种了20亩,政府每年奖励一亩200元。我儿子读书都是教育扶贫,不要我出钱,2015年搞小额贷款贷了5万。”

  记者:“你用到哪里去了?”

  朱小红:“我们文明乡的一个大型养鸡场,一年4800元红利。”

  湘菜大师为村民传授烹饪理论知识

  村民现场学习烹饪实际操作

  2017年,汝城县派出驻村工作队,帮助沙洲村重点发展红色旅游。朱小红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取名“半条被子房东旅馆土菜馆”,楼上改造了5间屋子做客房。女儿也从深圳打工回来当起了景区讲解员。正午时分,开着去年刚买的小轿车,朱小红从景区的保安岗位下班回家,开始炒菜。

  记者:“一般什么时候人比较多一些?”

  朱小红:“双休日,小长假也有,过年就更加多了。政府给我们贫困户进行了旅游培训、民宿培训、厨师培训,现在经济上在家里可以搞收入,比以前种田地轻松得多,钱还要多一点。”

  朱小红家一楼是餐馆,楼上是民宿

  朱小红一家在自家厨房炒菜迎客

  朱小红和他家的半条被子房东旅馆土菜馆

  沙洲村有个“半条被子”纪念广场,广场往南就是一座占地1500亩的沙洲田园综合体。我以游客的身份体验了一下,复兴公园、爱莲湖、荷田公园等“田园七景”生机盎然,能采摘,能垂钓,还能体验田园生活。汝城县发改局驻沙洲村工作队队员朱罡参与规划并见证了这里的蜕变。

  朱罡:“我们成立了以沙洲村为牵头的汝城沙洲田园综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本地的村民是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在参与农业种植里面分红,产生效益以后还会拿出部分资金对贫困户、村委进行定向分红。”

  特色旅游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去年,26万人到沙洲旅游,沙洲特产也在走出去。

  沙洲村果园

  沙洲村的光伏发电项目

  “半条被子”广场,“90后”姑娘黄玲正忙着在网络平台做手机直播,向全国各地的粉丝推介沙洲村的旅游和农家小吃。不到一小时的直播,她又接到了不少订单。

  黄玲:“有一个发深圳的,还有发宜章的,广东珠海、东莞的。”

  记者:“网友粉丝都买了一些什么东西?”

  黄玲:“买了茄子干、河鱼、木瓜丝、小米剁辣椒、油豆腐。这里还有一个买姜、辣椒酱和鱼仔的。”

  黄玲利用手机进行网络直播

  黄玲拿起手机向我展示,她的直播平台已经有3000多个粉丝,购买农产品加的微信好友也超过了2000人。

  短短几个月,这位“乡村主播”就收获了粉丝“打赏”的几万元“礼物”,卖出去了3万多元的绿色农产品。闲暇时,黄玲还会在直播中特意插入沙洲村红军桥、“半条被子”主人公旧居等景点。

  黄玲:“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沙洲,我也想推介我的产品,让更多的人吃到我们家的手工特色菜,绿色,没防腐剂嘛!”

  夜谈活动解民忧

  骤雨初歇,蛙声连连。晚上9点,村里今年的第4次夜谈活动正式开始。村支书、村主任、驻村干部和几十位村民在宗祠里面对面。这是我蹲点期间印象很深的一次对话。

  夜谈活动现场

  朱亮辉:“那时候2017年配合政府搞建设,把我的房子拆了50多个平方,我反映的问题就是把能批的房子能够解决建设。”

  村民朱亮辉这些年在外打拼,村里现在发展好了,他想回村住,也问问自家青苗补偿的发放问题。

  村支书朱中建站起身来积极回应,建房问题已提上日程。

  朱中建:“我们会统一统筹安排,你们放心。至于刚才你说到的青苗补偿,近期就会解决,我们肯定会执行的。”

  村民:“我自己有地有房产证,拆了我的房子不能重建是什么原因?”

  有村民继续发问,为何房子拆了不能马上重建?文明乡驻村干部叶涛补充道,他们跑了县城不少于20次,已经向国土、规划部门报告,第二批集中建房将很快启动。

  叶涛:“现在条件好了,你们想回来住,这是对的。我们就要把这个地方改造好,逐步地去解决问题。我们在做这部分工作,第一,在想办法解决住房问题,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土地问题。”

  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干部和群众推心置腹,一直谈到夜里11点多。

  既要保持发展,也要传承文化

  新的一周,沙洲村又迎来了一大批中小学生进行研学活动,熙熙攘攘的人群挤满了整个民俗广场。曾征毕业于广州美院,他也是汝城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的会长,在广场上开了家文创旅游商品店。他告诉我,既然选择回乡创业,就想讲好家乡的红色故事,也把瑶族文化传承下去。

  中学生在沙洲村进行研学活动

  曾征:“主要是商业带动和文化带动,我们引导他们怎么去做生意,引导他们去开发一些新的产品。我们瑶族刺绣等产品能为我们现代人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

  沙洲村民居新貌

  村支书朱中建也跟我讲了他的愿望,就是要把游客留住。

  朱中建:“我们一定要有吃的,有玩的,有户外拓展,晚上有‘半条被子’的话剧、演出。农村里的民宿就是要干净、整洁,村里搞的就一定要把红色体现出去,融入瑶族元素进去。要把宜章、汝城、桂东这一条旅游线路连起来,那游客有地方住有地方玩了。”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