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今日开幕 首次将文创产品纳入框架之中

2019-05-20 08:5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上海5月20日消息(记者周洪 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今天(20日)开幕,包括戏曲、话剧、儿童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的51台优秀剧目将在上海的19个剧场演出102场。除了51台优秀剧目的展演外,还将举办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和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并首次将文创产品纳入艺术节大框架中。

  上海,曾经是中国著名的“戏码头”,把“一流”请进来,更注重将国内“最好”和“上海制造”推出去。上海这座文化“码头”,如今正在成为文化“源头”。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昨天(19日)已经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博览会吸引了705家文化机构携演艺作品、文创产品参展,参展内容包括1169个演艺作品、5757种文创产品及24台推介演出。

  本届艺术节上博文创团队也带来了他们的原创产品,孔雀牡丹纹洗漱套装是配合即将在5月底开幕的“明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设计的文创产品。

  此外,一些文艺院团、剧场也结合剧目创作,推出各类文创产品。比如,上海大剧院7月将首演昆剧《浮生六记》,博览会上他们就将首发“浮生”系列文创产品。如,竹丝扣瓷茶具、莳绘金彩手工盖碗等,彰显江南的传统工艺和人文韵味。展会现场布置也将别具一格。

  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文创产品,让剧院和观众在观戏之后,能够把‘观戏’延续下去。”

  博览会共设立33个特装展区,其中,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授权主题展区,汇集了近30家优秀文创品牌机构及运营企业,涵盖演艺、戏曲、动漫、影视等领域近100个国内热门IP形象以及上千件品牌衍生品。此外,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国家队”也首次集中亮相。

  上海人民广场周边曾经是中国著名的“戏码头”,大大小小的各类戏院剧场吸引着往来不断的人流。坐拥中国大戏院、大世界、上海音乐厅等39个剧场和展演空间,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14个,被称为“过一条马路就能看一场戏”。如今,这里依然是全国最大的剧场群,去年一年各类演出有3000多场,平均每天近10场。

  去年,上海市委宣传部与黄浦区联合发布“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名称及三年行动计划纲要,推动成立演艺大世界联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说,“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的新名字,寓意着一次重新出发:“上海在打造文化品牌的进程当中,我们向全球的优秀剧作人发出倡议,欢迎到演艺大世界来做戏,欢迎到演艺大世界来看戏。今后,我们还欢迎大家到演艺大世界来买戏和卖戏。”

  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今年将参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并作为本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剧目在今晚(20日)上演。《永不消逝的电波》取材自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以解放前夕我党地下工作者们为创作原型。通过舞剧的肢体语言讲诉谍战题材,在舞蹈形式、叙事结构和风格上大胆创新。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表示,它是从美学思想、舞台呈现的角度,对中国舞剧创作的全新探索和实践。

  胡劲军说,围绕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在三到五年的时间内,上海的商业演出的数量要从2万场不到达到4万场、翻一番的目标。五到十年的时间真正成为亚洲的演艺之都。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既是文化“码头”,更要做文化“源头”。他认为,唯有发挥“码头”的深度,吸引和集聚各路名家、名企、名人、名作、名展和名演前来上海停靠,源头建设才能“水到渠成”;也唯有发扬“源头”的高度,辐射和引领周边文化共同发展,进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码头”建设才能相得益彰。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