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守卫三峡大坝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 足迹

2019-05-16 10:16:00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央广网宜昌5月16日消息(记者孙崇峰 董思思 王苗)讲解员:“整个三峡工程我们可以分三大部分看,第一大部分三峡大坝,第二大部分,左右的发电厂房,第三大部分,两个通航建筑物……”

  综合工程规模世界第一、防洪效益世界第一、发电量世界第一……五月的三峡景区,壮美如画、景色宜人,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站在“185”观景平台放眼望去,2千多米长、约60层楼高的三峡大坝全貌尽收眼底,高峡出平湖的壮丽风光让人为之惊叹。

  游客说:“真的很壮观,这种世界级的工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

  人们在尽情欣赏三峡美景的同时,还时常会看到一个个身着橄榄绿军装的身影。他们有的在查验游客证件,有的笔直地站在哨位上执勤,有的来回巡逻维持景区秩序……从2003年7月10日起,武警湖北总队宜昌支队执勤十一中队官兵就一直守卫在这里。

  “我们每天24小时,12班哨。都说守天下第一坝,尽卫士第一责,三峡工程只有这么一个,我想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担当三峡卫士。”说话的这位是执勤十一中队中队长宋向华,一个土生土长的宜昌人。他说,他不仅是三峡工程的守卫者,同样还是三峡工程的受益者。

  宋向华表示:“自从三峡水库开始蓄水之后,像我的家乡宜昌市兴山县现在也有了码头,航运也特别发达,也带动了我家乡的经济建设,这几年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这里守卫大坝,其实也在守护我的家乡,守护着大坝下游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生活。”

三峡坝区巡逻(泄洪期)

  今年33岁的望涛入伍已经15个年头了。从列兵成长为中队指导员、大队教导员,三峡大坝景区的每个地方都留下了他执勤的足迹。望涛的父亲望小平今年已经50多岁,从小就生活在三峡地区。从三峡工程开工到主体竣工,再到首批机组发电、五级船闸通航,所有的过程望小平都记忆犹新。谈起三峡工程建设前当地的生活状况,他更是难以忘怀::“特大的自然灾害给我们当地老百姓带来很多生活上的灾难,泥石流、洪水,包括特大的冰雹,给我们当地居民造成生活上很大的不便。病虫害,包括蝗虫在我们那儿发生过,1993年得知三峡工程修建,非常高兴,买鞭炮庆祝,我们期望和盼望改变我们家乡的面貌,我们就响应了党和国家的号召,我们搬了三次。”

  像望涛这家人一样,为了支持三峡建设,当年共有131万人举家搬迁。经过成千上万名三峡工程建设者的拼搏奋斗,2006年5月,在奇峰陡立、峭壁对峙的峡江区域,一座高185米、长2309米的大坝横空出世。打这儿以后,长江流域的防洪减灾能力不仅得到大幅提升,而且还显著改善了长江通航条件,让长江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谈起三峡工程建设的作用来,执勤十一中队班长丘文斌感慨地说:“一艘船重达3000吨,它能够从下游像人坐电梯一样直接上来,通过(电梯垂直上升)到达175米的水面,在时间上,双线五级船闸正常是3到5小时,那么升船机建成了以后,只需要40分钟。”

营区鸟瞰图

  截至去年,双线五级船闸累计通过货运量超过11亿吨,三峡水电站发电超过11000亿千瓦时,输电范围覆盖半个中国,相当于少燃煤3亿多吨。与此同时,三峡景区也从贫穷的小山沟变成了游客们交口称赞的地方,生态旅游越来越火爆。陪同我们蹲点采访的中队指导员郑修军告诉我,现如今,随着三峡大坝景区实行免门票政策之后,来参观三峡大坝的游客越来越多,“比如说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今年游客数量第一次突破十万人,游客一多,就会给坝区安全带来很多隐患。哨兵在执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警惕,准确查验上千个证件,放行上万台车辆,不能出半点差错。”

钟盛明在站岗(钟盛明 广东人1997年出生 2017年入伍 上等兵)

  在三峡景区驻守了16年时间,官兵们深知,他们守卫的每一个地方,都直接关系大坝安危,绝不能有丝毫闪失。为此,他们与三峡集团保卫部、海事和公安部门建立联防联管机制,定期展开反恐处突和防灾减灾演练,确保核心区域的安全稳定。官兵们每次上哨执勤前,都要进行庄严宣誓:“我是一名忠诚卫士!守卫三峡是我的神圣职责,为圆满完成执勤任务,我宣誓,把哨位当战场,把执勤当战斗……”

换哨前的宣誓仪式

  三峡大坝目标多,哨位分布散,官兵每天用在哨位和上下哨途中的时间就超过7小时。酷暑时节,烈日当空,坝顶温度高达50摄氏度,站在半封闭的岗亭里如同在火炉上炙烤。冬天刺骨冰冷的江风夹带着湿气,穿着毛衣加棉衣仍冷得浑身打颤……老兵冯敬涛告诉记者,中队官兵不仅是守护大坝安全的卫士,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三峡的“美容师”:“比如说,哨楼周边和江下面有很多白色的垃圾,当时我们搞卫生的时候每次清一清,搞一搞。我们不仅守这个位置,而且还美化这个位置。”

耐高温训练

  2016年6月,三峡大坝下游三斗坪镇许家冲村受特大暴雨影响,发生山体滑坡,情况十分危急。中队官兵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手扒肩扛连续奋战到深夜。谈起当时的情况,许家冲村党支部副书记朱从军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它垮下来以后防洪沟就堵塞了,当时20、30人差不多连夜奋战到12点多,连夜把路沟抢通了。”

2016年6月,三峡大坝下游三斗坪镇受特大暴雨影响发生山体滑坡,中队官兵在抢修道路

  2003年三峡库区秭归县特大山体滑坡灾害,2015年“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救援,2016年荆州发生特大洪水……每逢危难关头,中队官兵都会挺身而出,义无返顾争当抢险救灾的“突击队”。多年来,一茬茬官兵扎根三峡,以坝为家,谱写出一曲坚守奉献之歌。中队连续10年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被武警部队评为“十大执勤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二等功3次、三等功11次。

央广记者正在采录中队官兵摔擒训练

  跟随官兵行走在三峡坝区的执勤路上,记者看到,三峡大坝巍然挺立,发电机房一字排开,负重万吨的升船机缓缓起降……我们不禁感慨,曾被洪灾侵扰的历代峡江人民,如今凭借着截江而建的大坝终于过上了宁静美好的生活。我们深深地为三峡自豪,更为祖国喝彩!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从4月11日开始,中国之声推出大型主题报道《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足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50多名记者深入偏远乡村、城市社区、工程现场、科研院所……蹲点调研,充分展现一个古老民族的现代化传奇,充分体验新征程上人民的奋斗精神。 

编辑: 朱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