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立遗嘱人年龄趋向年轻化 虚拟财产渐成中国人遗嘱关注点

2019-04-08 09:0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8日消息(记者刘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人们的印象中,立遗嘱的一般都是弥留之际的老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数据显示,立遗嘱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不仅如此,在订立遗嘱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考虑“虚拟财产”要如何处置。

  所谓“虚拟财产”就是,人们在网上购物、理财、娱乐、社交,在很多网络平台都有着自己的账号、账户,像支付宝、游戏币、游戏装备、网络理财产品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财产,怎么立遗嘱?

  近日《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发布,从其保管的12万多份遗嘱的数据分析来看,数据显示,立遗嘱年轻化趋势明显,2013年立遗嘱人平均年龄为77.43岁,2018年为71.26岁。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介绍,在2013年立遗嘱的老年人中,60-70岁年龄段的不到3成,2018年这个年龄段的比例占到了44.2%: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立遗嘱的“新老年人”越来越多。以前,认为遗嘱是一件非常忌讳的事情,随着这些年遗嘱观念的变化,有一些像是60多岁的老年人身体还很健康,但都有立遗嘱的需求和观念。

  甚至如今,有中青年人也立遗嘱,年纪最小的办理人只有18岁,陈凯表示,立遗嘱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中年人和财产比较丰富的人更应该立遗嘱。遗嘱在法律上有财产清单功能,避免家人找不到自己的财产。写好遗嘱可明确自己的财产分配意愿,避免继承人为此而发生矛盾和纠纷,遗嘱指定自己的财产交给想给的人。

  在财产种类方面,《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8年间,中华遗嘱库订立的遗嘱中,处理财产均以不动产为主,占比高达99.75%,其次为银行存款,占比为18.49%。此外,从2018年开始,遗嘱中处理的其他贵重物品和收藏类物品(家具、书画、集邮册等)的多样性与数量有所增加。陈凯称,立遗嘱市民的财产种类日趋丰富,这两年,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咨询虚拟财产的处置事宜。虽然现在还没有做这样的遗嘱,但是有人对自己的支付宝账号、微信账号、游戏装备进行过咨询。所登记的遗嘱里已经出现希望通过遗嘱对保险单指定去向的。

  近年来,有关网络店铺等虚拟财产继承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

  在我国《民法总则》中明确,“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介绍:“现在,特别是在继承法之中没有直接规定。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认为虚拟财产有些涉及到例如个人信息、隐私内容,可能和我国隐私法律体系中继承领域相冲突,所以现在虚拟财产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是其他法律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朱巍认为,在实践中所谓“虚拟财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和财产有关系的例如游戏中有价值的装备或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所存的款项;另一类是具有人身属性的,例如聊天记录等网络使用痕迹。在实际的处置中,各类平台通常有各自的“规则”或“服务协议”来进行约定,而对于不同类型的虚拟财产的处置或有区别。例如,平台在服务协议中明确“账户仅限用户本人使用,不可转让、借用、赠与、继承,但账户内的相关财产权益可被依法继承”;又或者有平台在规则中约定,号码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未经平台公司许可,用户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售卖或者以其他方式许可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使用号码。

  朱巍指出:“虚拟财产的继承可能需要网络服务提供者帮助,用户只有使用权,所以在继承中如果平台或者在网民协议中没有说清楚怎么继承或平台不同意,就继承不了。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遗嘱的方式。遗嘱的方式可能继承的是里面价值的部分,没有人身属性的财产价值,比如剩余的钱。涉及到人身属性,需要和平台之间有这样的协议。”

  因此,朱巍建议:“第一,完善法律法规,写明遗嘱的效力能否达到对平台权利的制约。第二,对互联网平台来说,必须将规则考虑进去。第三,如果用户想通过遗嘱的方式把自己的虚拟财产进行继承的,事先一定需和平台沟通。”

编辑: 王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