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误伤民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解读金融监管政策

2019-02-25 08:5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2月25日消息(记者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严监管的金融政策如何影响民企?为何还要坚持?

  全国政协办公厅制作的“委员讲堂”近日播出,杨伟民作为第一期节目主讲,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他在节目中指出,我国严监管的金融政策对一些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产生一定影响,但是长期来看,对治理金融行业乱象、防止金融业过度发展有其必要性。

  去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一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会议同时强调,我国发展拥有足够的韧性、巨大的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在以《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主题的节目中,杨伟民指出,2018年以来,总的来讲,中国的经济形势是总体平稳的,符合年初确定的宏观调控目标。但是今年确实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变化中有一些忧患,最主要的是经济再次面临下行压力。所以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在分析短期因素时,杨伟民指出,严监管的金融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着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问题,金融过度膨胀。中央召开金融工作会议后,金融系统开始实行“去杠杆”“严监管”政策。这个政策大方向是非常正确的,但是问题在于,在现行的金融体系和结构下,严监管的金融政策误伤了很多民营企业。

  近几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在金融机构正规渠道获得的贷款比重逐渐下降。杨伟民指出,我国民营企业在经济中的占比达到60%左右,但其在银行系统获得贷款的比重远远超过其在经济中的比重。这一情况下,民营经济近几年更多依靠了表外融资、一些非正规渠道的融资。而严监管的金融政策,恰恰是要治理这些表外的金融业务。

  杨伟民指出,这些本应该已经变成民营企业的正常融资渠道了,但严监管的政策切断了这些融资渠道,民营经济就开始失血了。很多民营企业不得不把自己的股权在股票市场上进行质押,所以带来股权质押等一系列的问题。严监管的政策方向是对的,但是在现在这种体制下,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一些误伤,导致这些民营企业信心不足。

  为何严监管的金融政策还要继续坚持?杨伟民在节目中指出,目前我国面临三个长期问题,其中一个便是融资减速、投资减速,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金融业的增加值来自于居民、非金融企业、各级政府的利息收入。因此金融业发展越快,增长的规模越大,意味着居民负债的利息负担就越重,企业的负担也越重。中央认识到金融业存在过度发展的问题,开始治理金融的一些乱象,防范金融风险。

  杨伟民在节目中指出,要解决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良性循环问题。整个国民经济像人体的血脉,现在有一些堵塞,需要打通经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9年要抓好的一系列重点工作任务,包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杨伟民分析认为,我们如果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是可以保持、可以预期的。2019年带动经济增长的一些积极因素、促进经济下滑的一些因素是存在的,可能会有一些不确定性,但是也有很多能够助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编辑: 王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