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标普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 我国评级业开放“破冰”

2019-01-30 07:2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30日消息(记者王雪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两天前,央行宣布,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同时宣布:接受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这意味着我国的评级行业开放正式“破冰”——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获准率先进入我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市场关注,议论纷纷。

  对于“标普”,大家应该不陌生,但有的朋友可能还不清楚它是做什么的。比如新闻里说,标普给了谁3A评级,意味着标普认为它很靠谱,偿债能力极强;但如果给了谁B级甚至更低的评分,说明要小心它的违约风险,业界把这形象地称为“投机级”或“垃圾级”评分,所以信用评级是投资者的重要参考。长久以来,国内评级机构存在着对发行人预警不足等问题,亟待改善。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评级机构,因为其强大的金融话语权,从诞生伊始就都受到公平性的拷问和质疑。

  也正因如此,业界对标普入华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它是个搅局者,会上演一出“狼来了”的故事;但更多分析认为,故事的剧本可能会是一场多方共赢的“鲶鱼效应”。

  标普、穆迪、惠誉,并称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在央行对标普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予以备案之前,国际评级机构在我国经营只能采取合资方式。惠誉在中国的合作方是联合资信,穆迪则持有中诚信国际的部分股权,标普虽未持有我国本土评级公司股权,但与上海新世纪资信建立了合作关系。

  1月28日,标普成为首家获准进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国际评级机构,为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再添新的注脚。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董事总经理王超男表示,外资评级机构的加入将有利于促进我国评级行业的发展。中国的评级机构与国际机构互通有无、互通交流很有必要,对我国评级体系的建设、评级标识的相互沟通、提高风险识别的有效性,也有比较大的帮助。

  但中国的评级体系与境外的评级体系有许多不同之处,华研数据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中称,中国的评级分级差异不像“三大”那样明显。分析人士也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标普单独获得评级资质后采用何种评级模式。一种可能是标普将以独立第三方的机构,采用自己的评估模型进行评级;另一种则是采用中方评级公司的模式。

  在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看来,标普采用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她指出:“因为相对于它的国际标准和市场标准,这应该会比较健全和完整,而评级机构可能与中国特色结合比较紧密。所以标普进来以后,可能会使国内的评级机构和市场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和水平对接,对我们比较有好处。”

  央行在公告中说,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评级机构的引入,有利于满足国际投资者配置多元化人民币资产的诉求。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有分析认为,今年我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债券市场外资净流入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谭雅玲认为,外资评级机构的落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我们的改革开放正在进行时,这可能对我们的促进作用比较大,但我们还是保持一个基本准则,按照中国发展的格局和目前的一些要素有序推进。标普应该理解中国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还是有一些东西要逐渐完善,逐渐与国际水平去对接。”她说。

  谭雅玲进一步指出,应从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应对标普落地后可能对中国评级公司的业务产生冲击。与此同时,标普更应以公平、理性和平等的态度来看待中国市场,达到互补共赢。

  据了解,下一步,央行将持续推进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支持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且符合条件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编辑: 王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