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温暖回家路]你不知道的动车修“茧”师

2019-01-24 07:4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福州1月24日消息(记者万存灵)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高铁动车,缩短了我们出行的时间,拉近了我们与目的地的距离。然而您知道吗?动车的车轮就像人的脚一样,路跑多了,也会起“茧”。这些“茧”如果不镟掉,就可能形成更大的裂纹、造成内部损伤,影响车辆运行安全。

  在福州动车段,有一群动车修“茧”师,不过他们的工作却非常精细,要在长“茧”的动车车轮上精雕细刻,精确到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早上8点,空气中弥漫着南方冬天惯有的湿冷气息,46岁的杨连明一手拿着对讲机,一手不停地比划,直到一辆动车被缓缓牵引至指定位置。

  紧接着,杨连明将对讲机别在腰间,小跑到5层台阶下的地下室,打开动车组不落轮车床。10寸的显示屏、近百个按键、3个仪表盘旋钮,杨连明紧盯屏幕,手指在按键上不断移动。

  杨连明一边操作,一边跟记者介绍:“第一步先把轮子给顶起来,让轮子离开轨面。在装夹的过程中,还会进行好几步的测量,打叉的位置,都是提示你已经做到位了。”

  机器显示装夹完毕,杨连明快步跑上右边的铝合金简易楼梯,检查确认无误后,锁好隔离栏。回到显示屏前,“等效锥度、轴向窜动、直径”等一连串数据映入眼帘,杨连明分别转动3个仪表盘旋钮到不同的数值。

  操作看似简单,其实不易。杨连明说,切削的精度要求很高,要精确到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大小。他告诉记者:“轮子在线路上跑,会有一定的磨耗,我们这个工种就是把它修回原来的几何尺寸。”

  在杨连明的心中,这台看似冷冰冰的机床上嵌刻着许多令他心动的瞬间。2009年9月28日,福建的第一条动车线路——温福铁路正式开通。杨连明的工作对象也由机油车升级到动车。那年年底,他切下了海西动车轮组的第一刀。

  杨连明回忆说:“第一刀当时也是很紧张的,那时候刚接触这个(工种)。这个(机床)跟了我十年了,对它很有感情的。”

  25年与车轮朝夕相伴,杨连明练就一双独特的耳朵,他说,每一名动车修“茧”师都有一本声音字典。只要听车轮转动的声音,就知道什么车型、问题出在哪。比如哪个轮子表面有擦伤,那它转动的声音带有明显的有尖锐声,是一种很有规律的“擦擦”声。如果碰到有剥离的情况,它的声音是闷的,是一种“噗噗”很有规律的响声。杨师傅说:“这是一种职业的敏感度。”

  夜晚拥挤的福州火车站,等待返乡的旅客在检票口排起了长队。

  距离火车站三公里处十平米的地下室里,杨连明正透过玻璃,以45°角度盯着正在修“茧”的动车车轮,做进一步的检查,保障动车的安全运行。只要机器在转,修“茧”师们就要在这里一直盯着它,一天至少要站12个小时,而到春运期间还要多站几个小时。

  无数个这样的夜晚,杨连明和他的同事轮流独守在这间闷热的小屋,守住了寂寞,也守住了内心的坚持。

  杨连明的徒弟索磊说:“动车无小事,我们作为铁路子弟,要为别人服务,一定要把每件小事都干好。”

  杨连明告诉记者,平日里,他会坐上动车和家人出行,旅途中,听到车辆行驶平稳的声音,内心满是欣慰。

  他说:“不由自主地,我会去听声音。正常的就‘呼呼呼’一圈一圈,我们坐上去心里就很欣慰。我会跟我女儿讲,看到底下的轮子没有,火车上面的‘脚’都是你爸修的。她说,‘哦,你厉害’。”

编辑: 李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