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十年,这里]河北武安:拨开阴霾见蓝天

2019-01-09 08:23: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013年,中国之声启动了大型采访记录活动《十年,这里》,10位记者每年对10个中国基层地点和个体进行持续追踪和样本观察,记录时代、社会、国家的进步,展示微观个体递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再次翻开大型采访记录活动《十年,这里》的民生样本,将有别样的意义。

  今天的《十年,这里》关注河北邯郸老工业基地武安。为了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武安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图为李延云家的棚顶(央广记者 钱成 摄)

  央广网武安1月9日消息(记者钱成 王志达)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武安市地处河北省南部,是河北省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和原材料基地,钢铁、焦化、水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格村,位于武安市午汲镇309国道南侧,村子周边工厂林立。为了挡住周边工厂产生的灰尘,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都罩上了塑料或者玻璃的大棚。家,就这样常年笼罩在了棚顶之下。

  

  图为李延云和彤彤(央广记者 钱成 摄)

  第六年去往格村记录李延云家的生活变化,李延云的孙女彤彤已经在附近的幼儿园上了大班,相比于前几年的扭捏和腼腆,如今的彤彤大方了很多。

  过去的2018年对于李延云一家来说并不顺利,李延云的儿子,也就是彤彤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意外身亡,6岁的彤彤已经学做了家务,甚至照顾了起更加年幼的弟弟。

  对于死亡还没有多少认知的彤彤,并不知道爸爸无法再回到她的身边。面对彤彤日常的一些疑问,李延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她说,彤彤常问“爸爸啥时候能回家来接我,没人来接我了我咋回家”。

  

  图为李延云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赵峰 摄)

  2018年最后一次来到格村,是一个阴天,李延云的家里也略显阴沉。和格村的大多数村民家一样,她家院子顶上依旧覆盖着一层塑料大棚,李延云告诉记者,随着周围环境的逐渐改善,如今已经不需要频繁地更换棚顶的塑料了。

  透过棚顶,已经可以大致看到外面的天空,而在前几年,这样的场景很难想象。

  作为河北省内的老工业基地,武安的环境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近几年,当地一直在寻找解决的办法。那么,过去的一年有了哪些新措施?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武安在环保上太难了。因为企业多、问题多。”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武安分局大气科科长刘炳钊在环保的岗位上已经干了20多年,他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武安市在环保上的投入力度是空前的:“上的设备在国内国际都是一流的,包括我们今年上的好多超低排放设备,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我感觉投资至少是前五年之和。”

  武安环保的难,到底难在哪里?作为一个县级市,境内有14家钢铁企业,8家焦化企业,4家电力企业,2家水泥企业,这种“钢铁围城”的景象着实罕见。

  刘炳钊介绍,邯郸市有18家钢铁企业,武安市占14家,而且钢铁企业工序长、污染重,不好治又不好管。他说,武安的问题就是钢铁焦化的问题,主要的污染大户就是钢铁焦化,如果这部分治理不好,武安的空气是搞不好的。

  刘炳钊坦言,以前多年来的环保治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前做是做,但我实话实说,那个时候上的很多设备我认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受技术路线的影响,现在是专业人干专业事,原来只是下任务,没服务到位,技术路线上没有引导。”

  为此,武安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17年10月和2018年3月,由于环保治理不力,武安市两次被上级部门公开约谈。之后,武安市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思路,聘请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针对不同的企业制定符合各自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案。

  “市政府出钱,出了600万,给我们14家钢铁企业,8家焦化企业,制定了‘1+22一企一策深度治理方案’。每个企业大到烧结机、高炉,小到一条皮带,怎么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方案。政府来给诊断,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刘炳钊告诉记者。

  武安市裕华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学兵坦言,在专业的指导下,厂区内的环境在过去的一年有了明显的改观:“原先道路上的扬尘那么厚,现在道路基本可以露出洋灰面了,扬尘基本没有了。以前就是个工厂,现在想办法做成旅游钢铁,想打造成一个绿色企业。”

  除了环保问题,居民的就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武安,对此,武安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尹长兴表示,由于武安因钢铁而兴,长期以来用工培训都是朝着产业工人的方向努力,而从2018年开始,这一现象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前几年,由武安的产业为主,电工、焊工、铲车工等,这样有利于到矿山企业或者钢铁企业去。在农村妇女这一块,今年的培训有家政服务,育婴员,就是保姆,还有烹饪。从重工业产业向社会服务业方面转变,这是我们培训的一个大的转折。”尹长兴说。

  对于今后如何更加促进武安的劳动就业,尹长兴有自己的想法:“培训也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培训了,转不了型、就不了业,老百姓对培训就没有了积极性。旅游已经成为一个大产业了,我们从景区的旅游服务业着手,比如导游培训,但是我们只能进行简单的培训,要想取得真正的导游合格证还是有困难的,我们正在谋划、联手。”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