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长江日记]只为一湖清水入长江

2018-08-06 07:13: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九江8月6日消息(记者管昕 谢元森)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告别江城武汉,客轮一夜航行,把记者们带到了江西省九江市,江西152公里长江岸线全部在九江境内。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汇江西五大水系于一体,在九江湖口汇入长江。

  万里长江进入江西省的第一干堤,叫做梁公堤。这座十里长堤,相传建于万历年间。站在这里,满眼望去,一条绿色屏障镶嵌在堤岸上。

九江瑞昌市梁公堤岸线复绿颇具规模

  九江瑞昌市码头镇党委书记吴国良说:“沿长江最外面是一条自然的草带,然后是芦苇带,中间是栽了很多树的杨树带,最里面是湿地。按照我们的规划,一共四条线,沿长江一条线、江里一条线、坝上一条线、里面一条线,构筑出一个生态工程。”

  当地意识到,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是江西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最宝贵的资源。如何用好这个资源,当地决定从岸线复绿和码头整治开始。

  瑞昌市生态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吉奎说,曾经,这里码头林立。不但如此,据他介绍:“还有一件事是采砂。长江的采砂人家说是采‘黄金’。总共19.5公里(曾)有10个非法经营砂石的经营点。以前不注重环保,有些经营户把小型经营店就放到长江旁边,有4个小型的从事碎石、水洗的加工点。”

  2016年,当地开始整治非法码头。全面排查、制定方案,瑞昌市仅在2017年,就拆掉了24个码头、10个非法砂场。凡是拆,必定会触及利益,但当地并没有出现矛盾。

  张吉奎告诉记者:“我们整合组建一个港务公司,他们的资产我们也给评估,按一定比例让他参股进公司参与经营,只是作为股东,不能去搞生产了。这样做以后,不但拆掉了,还把后续的问题解决了。”

瑞昌市整治非法码头前后对比图

  整治非法码头,瑞昌经验正计划在江西全省推广。江西省发改委副主任李志刚说,拆掉非法码头并不难,而需要规范提升的码头,由于历史原因,不能简单地一拆了之。一方面,完善相关手续时间较长,另一方面,也未必能达到标准。但这些码头又已经经营了十多年,有些是村里老百姓集资建的,靠这方面收入维持生活,把它拆掉以后,如果没有后续的保障,老百姓意见很大。

  既人性化,又给了出路,李志刚说,他曾去调研瑞昌的做法,发现整合后的码头,不仅设施得到了更好提升,码头的业务量和收入都有较大增长。

  为了一湖清水入长江,江西也在制度上寻求创新和突破。2016年,江西在全国率先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五级“河长制”更是拉起了河湖管护网。庐山市河长办工作人员黄孝明指着入湖口的摄像头介绍说,这种智能监测摄像头,在鄱阳湖庐山市范围内有3座,还有43座水库有摄像头监测,每个月的水质监测反映水质变化问题。

  注入鄱阳湖的溪流数以百计,“河长制”破解了以往“九龙治水”的困局。江西还在谋划九江江海直达区域性航运中心,融入长江经济带。

  李志刚表示,绿色生态是江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要努力筑牢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实施生态修复的标语在江西的长江岸线随处可见

  客轮停靠在九江港客运码头,在这里的第二天,采访团将分成6个小组,探访湖口县、庐山市、景德镇等地。不停地行走,只为多一些“倾听”,多一点记录这里正在“演奏”的“长江之歌”。

编辑: 张潇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