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13个老人住别墅“抱团”养老 专家:这种方式并非人人适合

2018-05-27 09:3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7日消息(记者孔颖 浙江台记者朱云岚)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我国,自古便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子女们往往由于学习、工作或生活的原因,不能时时陪伴父母左右,有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出现,养老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互为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或同住一个村庄、社区,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老人,自发“抱团”生活,他们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在浙江余杭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聚集在一起抱团养老。那么,老人对“抱团养老”怀有怎样的期待,又存在哪些顾虑?“抱团养老”值得借鉴推广吗?

  中学英语教师朱荣林退休后和老伴王桂芬住在杭州市余杭区长命村,老两口住着500多平方米的三层农家小别墅,有鱼塘、有菜地、有果树、有鸡鸭。子女们工作比较忙,平时感觉有点冷清。去年5月,她通过当地媒体邀请的老人抱团养老,没想到一下子竟有100多对老年人响应。

  住户金钰说:“从小有个梦想,我的梦想是想农村里有个别墅、小河、花园,悠悠静静的度过晚年,我很想到这里来。”

  几番面试后,最终挑选了兴趣爱好相同年龄相仿的13位老人开始抱团养老的生活。一年来,在朱荣林家的屋檐下,有两对老人离开,随后有5位老人“补位”。有53岁的高阿姨夫妇,67岁的蒋一纯夫妇还有70岁的独居老人王荷花等13个老人组成的临时家庭。

  这些老人的情况和朱荣林老两口类似,都是子女比较忙或者不在身边,希望老年生活能够丰富一些。“抱团”人多热闹,比较受老人欢迎。他们“约法三章”,对房屋租金、伙食费、卫生绿化等都作了规定。按照租住的房间大小,收1200元至1500元不等的房租。这些钱由朱荣林夫妇支付厨师、花木修剪、保洁等费用。

  朱荣林介绍,房租费都用在他们身上,叫了3个农民工,一个烧饭,一个搞卫生,一个园丁。他们的房租费交给三人的工资。

  起先,久居在城市里的老人,喂鸡喂狗,上午做做菜,下午打打麻将,在农家别墅里的生活充满趣意。可相处久了,麻将打得不好,该做家务的时候老溜号,先把好菜夹进碗里……小矛盾还是会时常会发生。

  本来素不相识的老人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摸索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瓜果蔬菜如何买进,一日三餐怎么记账,锅碗瓢盆谁来清洗。更微妙的是,一群陌生人要如何相处才能不心生嫌隙。

  王桂芬表示,兴趣爱好能一致,大家都比较合得来。不能斤斤计较,心胸要开拓一点,住在这个家要想到是这个家的人,才能相处得好。

  13个陌生老人组成的临时家庭,大家抱着求同存异的和谐心态试着抱团相处并没有因为小事闹出大矛盾,反而相处越久越融洽。去年9月金阿姨脚摔坏了,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金珏说:“当时上了石膏,住在二楼,三顿饭都送上来。”

  朱荣林找来了新华医院的医生每月给老人们义务检查身体。相处近一年,原本抱团养老只是为了排遣老年的孤单寂寞,坚持这种“房东+租客”式的模式,房东不求回报只求热闹。

  朱荣林说:“我们两老夫妻身体还可以,相处也可以,这样下去对自己有好处,对儿女也有好处,老人都需要关怀。”

  这种“抱团养老”的方式是由老人自发组织的,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生命力,缓解了子女忙于工作或生活在异地,无法照顾老人的困境,但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这种方式并非人人适合,其实有很多问题都需要商榷,“抱团养老”还存在一些风险点。“对子女来说,要考虑周边有没有医疗机构,如果都住老人,要防范治安问题。对于有抱团养老意愿的老人来说,一是身体要健康,如果身体不好,不建议抱团养老;二是老年人在一起,要避免矛盾发生;三是可以考虑组织一些兴趣小组,老年人和子女亲情不可替代,但老年人之间的友谊也不能被替代,抱团养老给老年人组织也提供了一条路,今后的老年人组织到底应该怎么在老年人中间开展活动,这是个好的尝试。”

  种菜、养鸡、轮流洗碗的“抱团养老”方式能否复制?又该如何破解养老难题?  

  党俊武表示:“现在不能做定性,但自发的应当有一定的生命力,可以给它提供一些条件,至于推广方面,不要干预,老年人之间自发的活动,要多关注、多关心、多支持,至于要不要推广,要慎重一点。”

编辑: 倪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