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清华大学将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 多数学生称很有必要

2018-05-22 08:3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记者马闯)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打字代替了书写,表情包代替了措辞,近年来,“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经常出现。在经历了高考应试写作格式训练后,当代大学生普遍不喜欢写作。相比于对雅思托福考试中听说能力的重视,当下大学生们对于自己中文写作水平、沟通能力的焦虑,却似乎只出现在需要写论文或者需要作总结等“特定时间”。

  继“会游泳才能毕业”后,清华大学再出奇招。校长邱勇近日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该课程计划到2020年覆盖清华所有本科生。那么,对于这些能考上国内顶尖学府的“学霸们”来说,写作课真的必要吗?对于清华大学此番开设新课程,其他高校的老师又是怎么看待的呢?这门必修课能在全国推广吗?

  在日前举办的“清华名师教学讲坛”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将在今年秋季入学的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由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刘勇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该课程负责人。计划到2020年,这门必修课覆盖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这意味着,在今年秋天迈入清华校园的新生们,无论学什么专业都必须要上“写作与沟通”课。校方为何如此看重这门课?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彭刚说,“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对于清华大学开设的这门课,学生们怎么看?记者采访了多位在校生,多数同学认为开课很有必要。

  学生1:我觉得这非常有必要,这对我们大学毕业写论文,还有工作后可能写一些总结、文案等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学生2.非常有必要,写作与沟通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要用到的,如果教得好会非常实用,会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学生3.我觉得这一门课是可以去学习的,因为不论是什么专业,是偏文科还是理科,写作和沟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非常有用。

  学生4.现在其实不会和别人沟通的人很多,包括我自己,如果有这样的课,对我们的帮助会很大,将来走出校园只有好处。作为一个文科生,文法和逻辑都是必须要有的,在写论文包括写作方面,都是要有的。

  有业内专家认为,此举不仅是对2017年年底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对清华“学生思辨与交流表达能力需要提升”的回应,也是对当今人才培养的一种反思。

  近年来,“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经常出现。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论文缺少逻辑”“写论文就是他人论文观点的拼凑”“不会总结”等让不少学生表示“一写论文就发愁”。

  此前,一篇词不达意、随便堆砌的博士论文,让作为教育部博士论文抽检评审专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直接在网上“开炮”,他举例的论文标题是“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作品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陈吉德表示,这是他迄今见过的“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的雷人标题。此标题不但奇长无比,而且语病多多。他批评学生和导师都极不认真,极不负责。

  对于清华大学推出的这门课,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张鹏非常赞同。他认为,写作与沟通作为一个基本的技能,在当下存在学生缺失、高校空白和社会呼唤三个层次的问题。所谓学生缺失主要是指,大学生通过高考应试作文这种模式化、形式化很强的写作教学,更多学生对于创作根本没有入门,很多大学生连基本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都不会,往往是“一提笔就手短,一见人就嘴短”,这明显不符合当代职场人的需求和对当代合格大学生培养的标准。

  张鹏认为,大学语文的边缘化也值得反思。他说,大学写作和大学语文似乎成了偏门,大部分高校有大学英语课,但没有大学写作课和大学语文课,大部分本科生的语文水平还停留在高中阶段、停留在应试阶段、停留在背诵阶段。

  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刘洋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适应在网络环境中表达自我,写作能力则严重弱化。“如果一个985或者211院校培养出来的本科生,连最基本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包括不能够清晰地分辨出的、地、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用法,我觉得这就是本科教育的一种缺失。”

  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晋群也有同感的感受。她说:“现在接触到的基本都是97年、98年之后出生的一批学生。以我自己的观察,他们在写作上可能有点两极分化:有些同学受新媒体表达的影响,比如很多微信公号喜欢将大量的视频、表情包、图片和文字混杂在一起用,传递一些看上去似乎非常丰富,但实际在我个人认为主题不是重点突出的一些文章;还有语句碎、小等,的确有一些学生会这样来做。”

  清华大学的“写作与沟通”课怎么开、讲什么、谁来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按照清华的构想,学校将成立专门的教学机构,组建一支不少于25名专职教师的教学队伍,并鼓励各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授课。课程采取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每班15人左右。不同主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在训练的范式、学生写作的产出、教师对学生写作与沟通实践的指导等方面,要求相对一致。

  但也有专家指出,要想补上大学生长久缺失的写作能力短板,远远不是一门写作课就可以完成的。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黄金峰认为,如果能够从小开抓可能比上大学专门开一门课程进行训练更管用。清华大学的这门课程是一个亡羊补牢的措施,作用不是很大,但这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大家,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加强对学生的语言的培训和教育。

编辑: 赵亚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