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 专家解读如何绘就美丽中国新图景

2018-05-20 08:0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记者刘会民)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在全国层面召开的、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大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本次大会释放出哪些重要信息?未来美丽中国的新图景又该如何来绘就?

  从1973年到2011年,我国先后召开过七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大会)。今年大会的名称中首次加入了“生态”两个字,并且在会议规格上超过了以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陆军认为,这显示了中央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

  陆军说,此次会议是第一次由党中央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加上“生态”两个字,也与机构改革有关系。单纯的环境保护解决不了大的问题,肯定要与生态结合在一起。“在京的所有常委都出席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应该说规格是史无前例的。会议系统性地、完整地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想这也是大会最重要的一个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他还用“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来形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形势。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舜泽表示,这“三期”的描述,既讲了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任务艰巨性,又讲了加快补齐生态环保短板的极端重要性,还讲了有条件、有能力的客观基础性。为全党全国统一思想、迎难而上,坚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六项原则。

  吴舜泽认为,这六项原则实际上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所在。他说:“第一个坚持讲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第二个坚持说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关乎核心的路径,实际上深刻揭示了发展和保护的本质关系。第三个坚持实际上说的是为了谁和发展目的的问题,这次明确提出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也就是发展最根本的出发点或者落脚点。第四个坚持体现统筹兼顾、整体施策的系统思维,实际上是基本策略和方法论的问题。第五个坚持指明了一个关键的抓手,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的动力,健全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约束力。第六个坚持涉及到全球观,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共同的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陆军表示,具体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生态文明体系包括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五个方面。其中,有不少是新的提法。

  陆军说,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是以前没提过的,要上升到文化的高度。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埋下伏笔。比如,怎么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中间有个过程,那就是要把生态产业化,建立一个生态经济体系。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目标责任体系了,最后又提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把环境安全、生态安全作为我国整体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陆军看来,五大体系的建设,是下一步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的几个重要内容。

  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和到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建设分别要达到的目标。吴舜泽认为,这两个阶段性目标,无论在程度上还是领域上,都有一定差异。

  吴舜泽分析,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如果细看,2035年的目标基本上讲生态环境质量本身较多。而讲本世纪中叶的目标,提出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其中除了环境质量,还涉及生态文明水平,涉及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领域更全,内涵更丰富。

  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绿色发展也在会上被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及。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包括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吴舜泽分析:“大气、水、土壤、农村这几个方面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短板中的短板,或者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一个短板是生态环境,而生态环境的短板集中体现在这几个重点领域。实际上,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几个方面也是我们着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过去的工作基础之上,进一步继续攻坚,突出重点,加快补齐短板,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他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那些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做到终身追责。

  吴舜泽认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必须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把生态环境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实行终身追责,符合客观规律和基本国情,也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体制的一个“牛鼻子”,是最大的一个制度法宝。其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反面典型,一是正面激励。要严惩一批反面典型,有时宣传千遍不如问责一遍。同时,正向的激励作用也非常重要,要让改善环境者得利,让加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干部得到提拔。要弱化GDP的考核指挥棒作用,同时要强化绿色政绩考核指挥棒作用,通过考核问责,传导形成正确的政绩观。这样,在未来2-3年间打好攻坚战就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了。

编辑: 张潇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