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向阳红01”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任务

2018-05-19 10:05: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青岛5月19日消息(青岛台记者杨有宗 李岳锋)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18日)上午,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任务,返回青岛母港。在青岛即墨国家深海基地码头的欢迎仪式上,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局领导、船员家属迎接“向阳红01”凯旋。

  自去年8月28日起航,“向阳红01”科考船转战三大洋、勇闯西风带、首航南极大陆,环绕地球一周,在263个日夜之后回到了青岛母港。

  “向阳红01”是国内最先进的现代化海洋综合科考船,具备12级抗风能力,续航力15000海里,可从青岛直接开到美国西海岸,具有全球航行能力。2013年6月开工建造,2015年9月22日正式下水,2016年6月18日上午,“向阳红01”在青岛正式交付使用,并入列中国国家海洋调查船队。2017年8月28日,“向阳红01”科考船从青岛起航,执行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历时263天,总航程达到38600海里,是我国组织的第一个融合资源、环境、气候等多学科交叉的环球综合考察航次。这次环球航次共分6个航段,第一航段在中印度洋海盆开展稀土资源调查、深海环境等综合调查;第二、三航段在南大西洋中脊开展多金属硫化物及环境综合调查;第四航段在南极半岛周边开展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第五、六航段在东南太平洋海盆开展稀土资源和环境综合调查。走航过程中全程开展水文气象、海水化学、浮游生物、海洋测绘与探空气球等综合调查测量任务。整个环球科考,“向阳红01”船先后在南非开普敦、智利蓬塔·阿雷纳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帕皮提港停靠补给,进行6轮人员轮换,共有25个参航单位的183名科考队员、船员参与。

  “向阳红01”的本次航程实现了中国首次全海洋资源、环境、气候三位一体综合科考的高度融合,获取了一系列丰硕的调查成果。科考队布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白龙”浮标,抓取了中国单体最大硫化物、划出了一个富稀土沉积区,首次在南极发现了海底冷泉、热液并存现象,创造了诸多中国海洋科考的新纪录。

  据了解,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航次由大洋46航次和南极34航次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在印度洋,科考队员开展了深海稀土加密调查,在我国前期发现的稀土超常富集区内,进一步圈划出稀土超常富集核心区,使我国成为在该领域调查研究程度最高的国家。此外,科学家还首次成功布设我国自主研发的7000米级“白龙”浮标,为海洋调查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介绍,此次布设浮标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因为印度洋是南亚季风爆发地之一,对于该区域海洋的水文、气候、环境等参数以及预报季风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二、三航段,科考队员在南大西洋700公里长的洋中脊海域开展了热液硫化物精密调查并取得重大进展。其中获取的重达3吨的块状硫化物,是我国海洋科考取样中获得的最大的一块硫化物样品,具有重大的样本价值。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第二、三航段首席科学家李传顺介绍:“大西洋我们取得大块样品,说明这个地方热液活动有可能存在十万年甚至更长的活动时间,形成一些大块硫化物样品,这和东太平洋以及其他洋不一样,获取这个样品证实了大西洋硫化物的潜力非常丰富。”

  在南极海域,“向阳红01”船与“雪龙”船联合执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向阳红01”船与“雪龙”船联合组队、优势互补,利用“雪龙”船的破冰能力和“向阳红01”船上先进的设备,科考开创了多项“首次”,其中首次在南极海域海底发现了“热液”与“冷泉”并存现象。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表示:“我们发现在南极的一个海湾的盆地里面既有热液活动,又有甲烷气的产生,说明甲烷天然水合物的形成与海底下面的岩浆活动,热的供给有直接关系,在成因上互为因果。”

  “向阳红01”船的此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实现了全海洋资源、环境、气候三位一体的高度融合,获得了大量的珍贵数据和样品,填补了我国多项海洋调查的空白,是“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一次重大实践,对推动我国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黄锷说:“过去我们没有这么好的科考船,过去的资料都是跟别人要的,我们现在有自己的资料,什么地方最要紧,什么地方缺资料我们就可以自己去,自主性跟被动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后航次会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会慢慢把全球的资料都收集起来,对以后的理论研究也好实际研究也好,都有非常大的贡献。”

编辑: 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