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提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什么如此重要?

2018-05-05 09:02: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节目《提问马克思》,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佘双好,共同聚首,深刻作答。

 

  王娴:今天的精华部分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哲学命题的一些思考。马克思有一个身份标签是不容忽视的,他是一位哲学家,他大学的时候就很痴迷哲学,拿的也是哲学博士学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到底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爱豆”是谁?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是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起来的最主要的原则一是实体的原则,二是自我意识的原则,黑格尔哲学把社会和历史这两个方面装进了哲学的武库中。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他说有很多人把黑格尔当“死狗”来打。黑格尔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一是真理是在发展过程当中的,二是真理是具体的。马克思虽然纠正了黑格尔的现实概念中的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内容,但是他把这样一种方法继承下来,社会和历史的维度终于进入了哲学。

  王娴:《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是马克思17岁时写过的一篇文章,里面写道“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他在那时候也面临着他的职业选择。17岁的时候,年轻的马克思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这段文字这背后折射出什么样的哲学光辉?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从这里可以看出两点:第一,人生要选择正确的理想,这个理想从哪来?哲学上有一个观点: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人生的角度看来,人生应该有一个罗盘,这个罗盘就要同人类的进步事业、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结合。第二,人生的理想是在变化的,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升华的。在马克思的生涯里,他把个人的选择,最后同无产阶级的选择以及社会进步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写出了共产党宣言以及后面一系列的著作,并且亲身参加革命实践。

  王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算不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一个新发展?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吴晓明:我是1978年2月进的大学,碰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在改革开放之初,如果没有这样一次思想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就无法开展,所以这篇文章在那个时候起到了巨大的解放作用。我们要检讨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我们不能仅仅屈从于那样的教条,而是要深入到中国的社会中去,研究中国问题,把握中国道路,并且切中中国的社会现实。

  王娴:大家现在最熟悉的一个关键词是中国梦。中国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有什么关联?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中国梦的提出也是一个实践的产物。因为它是一个梦想,还不是一个现实。如果不了解中国的现实,不把它付诸于中国的实践,我们无法了解中国梦的真正含义。第二,它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它是一个真切的表达。中国梦里谈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它从三个层面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主要矛盾展现得非常清晰。

编辑: 昌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