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代表 新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冯艳丽:三十年坚韧 让中国纤维更强韧

2018-03-19 07:44: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新时代展开新蓝图,新期望凝聚新力量。2018年全国两会,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全新亮相。迎着新时代的春风,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他们弘扬新时代的奋斗精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履职尽责、参政议政。

  他们的提案议案是怎样诞生的?他们为两会带来哪些新气象?他们看两会有哪些新视角?《新代表 新委员》专栏将带您走近一批新代表、新委员,走进他们的“两会时光”。

冯艳丽

  央广网北京3月19日消息(记者郑颖 宝音 内蒙古台记者董云静)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叫冯艳丽,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46所。我主要从事F-12高性能芳纶纤维以及织物的研制、中式产业化放大和应用技术研究。”说话的冯艳丽瘦小而干练,她口中的芳纶纤维可不是普通的纺织布料,这种纤维仅有头发丝六分之一粗细,拉伸强度却能达到钢丝的五到八倍,使用在导弹壳体、人造卫星、复合装甲、飞机结构件上,韧性极强且坚固度高,而且它的质量减轻一公斤,会为国家节省好几十万元费用。

  冯艳丽已经和F-12高性能纤维打了近三十年交道,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从呼和浩特的实验室走进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她最关心的还是跟自己老本行有关的话题——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她把“如何推动高性能纤维国产化道路走得更好”的建议带到了两会上。她说:“我最关注的是创新驱动这块。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使科技更好地造福人民。针对国家高性能纤维的长远发展,希望国家能出台具体倾斜政策,使我们国家的高性能纤维发展得更好,国产化道路走的更远。”

  这项建议背后是冯艳丽亲历的高性能芳纶纤维艰难国产化之路。芳纶纤维最早由美国开发,我国从“六五”期间就展开了芳纶纤维的攻关,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高性能芳纶纤维只能依赖进口。为了使这一关键材料不受制于人,国家决定把自主研发国产高性能芳纶的使命交给航天科工六院46所,产品代号“F-12纤维”。

  年轻的冯艳丽加入这支研发团队,在没有技术资料可参考、没有生产工艺可借鉴、没有研制经验作依据、也没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的情况下,她和同事们从头学起,边学边干。纺丝实验室会大量使用溶剂,空气中弥漫的全是刺鼻的溶剂味道,每天置身于其中试验、记录、看书、吃饭、办公,冯艳丽的嗅觉基本失灵,她说,“从事这个工作20多年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一种信念,我们希望成功,希望这个纤维能够在航空航天和高端民用领域应用,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

  近三十年的努力,这支团队终于突破了高性能纤维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发达国家对高强纤维的垄断,并且摘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冯艳丽因此被同事笑称为“当代织女”。如今,看到高性能纤维在建筑、机械、环保、体育休闲等领域的广泛用途,冯艳丽又觉得大有可为,她带领着33人的年轻技术团队将F-12高性能纤维引向高端民用领域。她告诉记者,“F-12高性能纤维实现了产业化生产,这个产品在航空航天领域和高端民用领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比如高强绳索、防割手套等。”

  习惯了泡在实验室的日子,关于未来五年的履职生活,冯艳丽坚定地说,高性能芳纶纤维的研发应用是她的专长,也是她的职责所在。未来她会发挥自己所长履职尽责,让中国制造高性能纤维更“强韧”,为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出一份力量,给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