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以色列总统访印结束后 印度总理莫迪将出访巴勒斯坦

2018-01-30 09:0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月10日,莫迪将成为第一位访问巴勒斯坦的印度总理。在本月早些时候,以色列总统内塔尼亚胡刚访问印度,商定重启价值5亿美元的军售谈判,如今莫迪即将启程的中东之行,却绕开了以色列,反而破天荒地决定访问以色列的传统对手。

  一边是以色列总理到访印度,另一边却是印度总理主动访问巴勒斯坦,考虑到近期再次成为国际焦点的巴以矛盾,在这样的安排之下,作为域外国家的印度,究竟想要站在哪一边?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院南亚编辑部主任叶海林分析,印度在巴以问题上持稍微倾向巴勒斯坦的态度是有传统的。绝大多数国家,除了美国以外,在巴以矛盾上都是在道义上站在巴勒斯坦一边,但实际不愿意去伤害他们和以色列的合作关系。莫迪的中东政策在巴以问题上也一样。不久之前,印度和以色列完成了高级别互动,签订了一些军购大单,印度还要向以色列去购买军火,可见印度和以色列之间并没有矛盾,印度绝不会为了巴勒斯坦去得罪以色列。这时显示跟巴勒斯坦关系的重视,实际是外交的平衡之举,印度希望维持自己作为巴以问题上所谓中间力量的角色,而不愿意完全被穆斯林世界认为印度是倒向以色列的。印以美三边同盟,印度愿意去享受成果,但印度并不会愿意去承担相应的道义风险,当印度和以色列在重要的原则性问题上达成共识、高度接近后,印度还是会显示一下对巴勒斯坦问题的重视。

  去年12月21日,在联合国大会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紧急会议中,印度代表没有发言,但在投票时选择和其它127个国家一道,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通过谈判决定耶路撒冷的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在巴以问题上印度站在了以色列和美国的对立面。

  即便如此,从此后以色列总统内塔尼亚胡访印的行程可以看出,印度和以色列的务实合作似乎并没有因此受到冲击。这样的结果背后,一方面是印度与以色列合作的意愿并没有降低,另一方面,叶海林表示,相比政治上的支持,以色列并不会介意这些形式上的外交活动,以色列更多看重的是印以合作给以色列带来的实际好处。以色列的这种外交行为不止是针对印度,对于任何国家以色列的心态都差不多,以色列会觉得道义上站在巴勒斯坦那边无关紧要,只要不实际影响与以色列的合作关系,以色列都可以接受。印度在这点上看准了以色列不会因为莫迪访问巴勒斯坦而损坏印以的合作。印度对巴勒斯坦的支持不会超过象征性的承诺,因为在巴勒斯坦、印度、以色列三边互动中,印度很清楚,它对巴勒斯坦的道义支持不会改变巴勒斯坦目前的状态,但是如果它真的去伤害了和以色列的关系,也无助于巴以问题的解决。印度在巴以政策上考量更多的是机会主义和现实主义。好处主要从以色列方面拿,但道义感主要从巴勒斯坦方面拿。

  根据印度方面公布的访问安排,除了访问巴勒斯坦之外,莫迪还将访问阿联酋和阿曼。这也将是他自2015年8月以来对阿联酋的第二次访问。印度外交部在本月27日表示:“除参与其它活动外,总理还将就共同关心的事宜与这些国家领导人展开讨论。”

  通过这样的访问行程,莫迪想要在中东取得什么样的外交成果?是否希望让印度的影响力在中东得到扩张?

  在叶海林看来,印度希望被中东国家看作是强有力区域外大国,但实际介入中东事务的空间并不大。印度和其它区域外大国一样,希望在中东扮演一个比较活跃的角色,但印度并不愿意真正地介入中东问题。介入中东问题超越印度的能力,印度也不想选边站,印度更多谋求的是一种姿态,希望在中东印度被看成是一个强有力的区域外大国,但印度不愿意为这样的形象去得罪任何人。印度在中东问题上的影响力相当有争议,一方面印度的确跟中东很多国家过从很密,关系不错,但另外一方面,印度因为劳工问题,在中东很多国家有短版,很多国家可以轻易地拿印度外劳的问题去制约印度,印度真正可发挥外交能力的空间并不是很大。这一点印度清楚,中东这些穆斯林国家,包括一些非穆斯林国家也很清楚。大家对印度的期待并不高,印度的自我期待也不是很高。印度希望谋求的是一种中东国家对它的国际地位的认可,但这些认可如果产生太大的成本,印度就不愿意做了。

编辑: 倪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