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行稳致远新航程]从文脉相连到商贸相通

2018-01-18 07:1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新加坡1月18日消息(记者苏伯皓 温尔雅 郭婕妤)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早年华侨精神与其他种族文化融合形成的新加坡独有文化,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融入其中。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新两国合作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新加坡是一个并不陌生,还有点儿亲切的国家。这里超过70%的公民是华人,他们的祖先大多来自中国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广东等地。官方语言当中有华语,走在新加坡街头时不时还能听到和闽南话极其相近的福建话。

  新加坡志工岳生说:“我祖先在福建,我太太是潮州人,所以我又讲潮州话,我爸爸妈妈是在新加坡出生的,他们那时候很辛苦的。”

  新加坡人岳生所说的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新加坡家庭。

  现在的新加坡被认为是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但在一百多年前,来自福建、广东等地的先民来到这里时,大多从事的都是体力活儿。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陈奕福说:“这些移民都是干苦力、干粗活,当中也有一些很出类拔萃的人开拓自己的事业,开发种植橡胶、椰子、黄梨,最后成为成功的大企业家。”

  一百年多年前来到新加坡的华人多数都在橡胶园、种植园讨生活,当中有的默默无闻、有的事业成功,但他们同样吃苦耐劳、坚忍能干的品质延续至今。

新加坡宗乡会馆发展历程

  1998年,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爱平还是年轻的“小金”,刚到新加坡时只能做一些工程分包的工作,中国技术是打开市场的关键。

  金爱平回忆:“走出来的时候我还比较年轻,在国内只工作了两年就到了海外。最早是1998年到2000年,当时我们还是做一些基础和劳务的分包,在新加坡地铁建设方面,给韩国的三星、日本的西松做分包。我们一开始也是依靠专业技术来打开市场的。”

  随着新加坡市场对企业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金爱平从工地执行慢慢转型到了企业管理,也在新加坡扎下了根,“所有长期外派的人员都克服了很多困难,背后都有一些辛酸的故事,毕竟远离父母。我们最早一个项目开工时,先要做一个文化融合的培训,专门找培训机构对(项目中的)外国人用一到两天的封闭课程让大家打破文化隔阂。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允许也鼓励员工把家属带到海外来。”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方方面面取得长足进展,航空产业也在东南亚多点布局。刘敏涛在厦门航空负责新加坡货运经贸的工作,他于2017年5月来到新加坡。

  刘敏涛表示:“在生活上感觉像没有出国一样,毕竟70%是华人,文化上、语言上、生活习惯上跟在国内是差不多的。有一点不一样,他们融合了马来的文化、印度的文化等,是多元的种族、文化融合在一起。”

  “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变化就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刘敏涛的日常工作中。“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后,中新两国经济贸易有了一定增长,使得我们出口和进口的货物都有明显增长。出货量体现在新加坡到厦门这条航线上,碰到旺季,简直是一位难求,可以说是天天爆满。”刘敏涛说。

采访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临时代办房新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新两国合作正大步走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多方面,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临时代办房新文选择用数字来诠释这些变化,“中新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具有起点高、内容实、进展快、创新多的特点,2016年新加坡对华投资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总额近80%,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近三分之一,数字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新加坡还是中国之外的首个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这些都可以说明新加坡是‘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一个闪亮的小红点。”

编辑: 张潇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