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清华发布《共享经济白皮书(2017)》:企业资本过度聚集

2018-01-13 09:17: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月13日消息(记者周益帆)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玩具、共享充电宝……随着越来越多的新项目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共享经济”在这两年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吸引着创业者,也制造了资本市场的热潮。一片红火之下,质疑声其实也从未停止过。

  昨天(12日)下午,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布《共享经济白皮书(2017)》,研究者认为,基于技术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在经历高速增长期之后,也面临着监管趋紧及资本过度聚集的挑战。一轮一轮的烧钱能不能带来盈利?共享经济是资源的释放还是浪费?

  社会对于共享经济有很大程度的误解——这是《共享经济白皮书(2017)》主编谈婧,梳理过去四年间中国共享经济领域的3000家平台180家主要企业之后,对当下热潮的看法。“表面上看来,今年有很多的共享经济项目跑出来,共享充电宝火热了一阵,现在也没有了声音,包括前段时间有人给我推荐了一个叫共享秋裤的项目。大家觉得共享经济很火,似乎什么东西都能共享,为什么99%的企业失败了,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只要能共享就能做一个共享经济的项目。”

  错误认知及巨大的想象空间,吸引着创业者和投资者。《共享经济白皮书(2017)》按照商品属性,将中国共享经济市场大致分为金融类共享经济和非金融类共享经济,金融类包括p2p形式的网络贷款、众筹,非金融类分为共享出行、共享空间、共享知识及其他。

  谈婧说:“共享经济真正的驱动因素是技术,因为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导致原来共享成本过高的一些东西,它的共享成本被降低。”

  也就是说,共享的对象,必须是社会闲置资源。从这个角度出发,现在火爆的类似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玩具等,购买一大批新物品投放市场的项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中国最早的知识共享网站猪八戒网集团副总裁周勇表示,“当产业发展要保持高质量并且中高速增长的时候,不可能还是这种持续的新投入、资源的投入,也没有那么多人才的投入,真正的还在于对存量资源聚合能量的释放。所以,共享经济平台要做的就是汇聚资源,把存量资源聚合到一个可获取的平台上。”

  像猪八戒网这样,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慢慢成长,在当下已经不被允许。短短三四年制造出一家估值上百亿企业这样的神话,如今在共享经济领域不断涌现。资本的疯狂给产业带来现实阻碍。同样在昨天,有消息称从本周开始,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元,其现金仅能再支撑1个月。这距离其7亿美金的E轮融资,刚刚过去半年。

  谈婧认为,目前共享经济行业一个主要问题正是资本过度聚集。“共享经济头部公司的融资频率不仅快,而且伴随着企业越来越走向成熟,融资频率会越来越快,比如典型的公司平均正常的是一年到一年半的频率融资一次,并且到了IPO就是上市以前的阶段,大概要30个月才融资一次,也就是两年多才融资一次,这是因为它已经具备了盈利能力,它的现金流、利润已经能够支持公司的业务正常发展了,但是共享经济完全呈现不一样的情况,经调研,天使轮、A轮要10个月融资一次,到了后期,到E、F、G轮每半年就要融资一次。”

  ofo对外回应,目前订单量保持稳定,资金流非常健康,相信传言背后有利益集团推动,利益集团有哪些?ofo没有明确,但各种传言涌现的背后,是社会对共享经济企业盈利模式的质疑:大多数公司并没有伴随着早期的烧钱,找到自身的盈利点。过快的融资,反而让创始人的股权被大大稀释,话语权降低。谈婧表示,当一些共享经济公司被资本绑架之后,呈现出来的一些做业务的方式并不是为了客户着想。

  白皮书认为,共享经济的发展从蓝海市场被发掘到野蛮生长态势、恶性市场竞争,来到2017年这个分水岭,在国家监管的介入、市场洗牌下,向规范调整转变。未来差异化共享空间更大,更多展现本地化特点。对于资本来说,也需要给予创业者更多的耐心。谈婧说:“共享经济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事物,还没有走完一个公司正常的周期,确实还需要时间找到盈利模式。希望不论是资本还是社会,给这个行业一些空间,让它慢下来。”

编辑: 杨璇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