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跻身国际最先进序列 实现深海科考的需求

2017-10-05 06:26: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5日消息(记者记者马喆 郭淼 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通过全部海上测试后顺利返回海南三亚,央广记者马喆专访总设计师胡震。

  记者:它在“蛟龙”号研制与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载人深潜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

  胡震: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载人舱、机械手、水深通信、控制单元、超高压的海水泵等等国产的设备,非常可靠,工作稳定。

  8年的潜心研究,49天的海上试验,28次的下潜测试,4500米的潜海深度,99.19分的最终得分,这些充满艰辛又值得骄傲的数字都来自于我国最新研究的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

  10月3号,“深海勇士”号终于在通过全部海上试验后顺利返回海南三亚港,这也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具备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研制和试验的能力。那么,作为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它与前辈“蛟龙”号相比又存在哪些变化?

  红白相间的外部涂装、前置的观察窗和探照灯、灵活的黑色机械手臂,组合在一起,就是我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过去的一个半月时间中,它真的如同一位勇士,闯荡在我国南海的大洋深处。中船重工702所“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介绍,目标是研制一款经济、实用、可靠的深海科考载人潜水器。

  胡震:“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我们是09年到今年,8年的时间,从关键技术到研制,到海上试验。从今年8月16日到10月3日,共49天我们进行了海上的试验,海上试验主要是为了考验载人潜水器各个方面的性能、指标、功能,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海试过程中,“深海勇士”号完成了从50米到4500米,不同深度的总计28次下潜任务。“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海试领队、临时党委书记刘心成表示,此次高强度、大密度的深潜测试在国际上也不多见。

  刘心成:我们原定的海试时间是3个半月,实际我们用了49天,提前圆满地完成任务。现场验收专家组作为第三方打分进行评判,一共分为五大类、四十多个类型、462项的验收,总分达到了99.19分。这在国家重大项目的验收中是绝无仅有的。

  “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在“蛟龙”号研制与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载人深潜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降低了运营维护成本。其中,“深海勇士”号的浮力材料、深海锂电池、机械手臂等设备都是由我国自行研制。胡震:

  胡震: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载人舱、机械手、水深通信、控制单元、超高压的海水泵等等国产的设备,非常可靠,工作稳定。通过这次海试也充分验证了这个潜水器的实用、可靠,符合深海科考的需求。

  此次深潜海试过程中,“深海勇士”号最大的试验深度为水下4500米,为什么选择这一深度作为试验的重要指标?胡震解释,主要是出于深海科考实用性的考虑。

  胡震:当今国际科学界比较热点的研究,一个是冷泉区,一个是硫化物区,这两个区域都在3000米左右。第二,我们的潜水器要覆盖我们国家南海区域,南海的深度基本上都在4000以浅,所以我们定4500米的深度是比较实用,是一个科学家科研实用的深度。

  中国科学院是“深海勇士”号的业主单位。为了能够驾驭“深海勇士”号,此次海试中还有科学院的四名潜航员参加,他们分别下潜了四到六次。胡震介绍,后续的潜航员和维护保养团队已经形成。

  胡震:他们四个人都下到了潜水器的最大工作深度4500米。所有的潜水器的操作,从下潜的准备、下潜操作到回来的维护保养、检修等等,科学院的四位潜航员都已经非常熟悉。

  未来,“深海勇士”号将面向全国开放,开展一系列科学应用,成为我国挺进深海的又一重器。刘心成介绍,“深海勇士”号还将作为平台,欢迎全球科学家开展相关的深海研究。

  刘心成:目前我们初步设想,准备在明年的3月—5月在南海进行一次科考,目前正在筹划研究中。潜水器,今后它将是一个国际合作的平台,我们欢迎更多外国深海方面的科学家,深海化学、深海地质、深海生物等等这些方面的科学家参航。

编辑: 孙永政
关键词: 深海勇士;潜水器;深海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