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我的故事]安得广厦千万间

2017-09-16 08:5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重庆9月16日消息(记者陈鹏)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我国从2009年开始推出棚户区改造。这被认为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和重大的发展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更是加大了对煤炭采空区、林场、农场等棚户区的改造力度,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万盛区作为我国西部最大的工矿棚户区,在过去五年时间里,顺利完成了这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改造工程。

1片区腰子老街

  2017年5月20日,以重庆市万盛区棚户区改造为背景创作的方言话剧《安得广厦千万间》,在重庆文联大剧院上演。剧中围绕蔡家、孙家、乔家三户家庭的拆迁故事,将万盛区近5年来的城市棚改拆迁历程,浓缩成了近一个半小时的喜怒哀乐。

  编剧杨东,是重庆万盛区人。来自于旷工家庭的他,从小在棚户区长大,棚户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伴随着他儿时的记忆,印在脑海中。在他看来,拆迁势在必行,“咱们矿区,夹皮沟,夹皮沟就是大山的中间,下面是一条河道,所以因陋就简,就在山坡上用矸石、片石、牛毛毡,还有竹子来搭建很多自己居住的简易住房。所以就形成了大片的棚户区,随着几十年过去了,因为当时的建筑材料又不好,这批住房已经破烂不堪了。”

拆除中的和平二村268-395

  杨东所描述的场景基本还原了棚改前的万盛区。万盛因矿设区,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工矿棚户区,棚户区分布范围广、居住户数多、人口数量大,涉及1.5万户,5万余人,是西部最大的工矿棚户区。其中部分房屋已经服役超过50年,居住环境恶劣。

  向光亮,是万盛经开区棚户区改造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也是杨东笔下塑造的社区调解员“周全心”的原型。这么多年在基层信访一线工作,他知道老百姓对于棚户区改造的愿望有多么强烈,“那些房子实在太差了,外边下大雨,里面就要下小雨,强烈要求政府给他们一些政策,把房屋进行一些改造。”

  “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截至2012年9月,我国有超过120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都居住在这样的棚户区中。为了改善困难家庭的住房条件,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加快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并规定,部分煤矿棚户区改造要在2013年年底前基本建成。

  乘着政策的东风,重庆市万盛区在2013年开启了城市棚户区的大改造。政府对棚户区居民采取货币+房票的补偿办法,优厚的补偿条件,让很大一部分棚户区居民用行动给政府点了赞。签订合同拿到补偿款后,很多人转身就在市区新建的现代化楼盘里买了商品房。58岁的家庭主妇吴学惠说,明亮、宽敞又现代化的厨房,让她的幸福感来得很真实。

  然而,和大多数拆迁改造工程遇到的困难一样,总会有一些居民因为赔偿款的问题没能顺利搬迁。钱,是横在那一纸补偿合同前的拦路虎。2016年,万盛区棚户区改造进入攻坚阶段,对于调解员向光亮来说,闭门羹他可没少吃,“反正就不让你进来。不允许你量,反正我不搬了,不让你进门。”

棚改后的铁路平房已建成停车场

  为了照顾老百姓的情绪,棚户区拆迁改造工作不仅要晓之以情,还得动之以理。为此,万盛区利用财政贷款10个亿,实打实地为拆迁群众提供优越的补偿条件,“即使按照货币安置政策来赔偿他们那个房子,都比他们拿到本地二手房交易市场上的收入要高。比如70年代修的房子市场价也就3000来块钱一个平方,政府通过城市棚改来改善你的住房需求,给你的价格,各方面算上,建筑面积都在4000左右了。”

  为了顺利完成棚户区改造,政府还在财政投入、建设用地、税费和信贷等方面都给予支持。根据统计,近年来,中央对于棚户区改造的补助资金,也一直倾斜于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正是由于政策的支持,重庆万盛棚户区作为我国西部最大的工矿棚户区顺利完成了改造工程。

  采访结束,吴学惠等几个阿姨热情地邀请我们留下来吃晚饭。她们说,现在住房条件好了,就连出门也打扮得更漂亮了。

  民生留言板

  这五年的棚户区改造,刚好伴随着一个房价迅速上涨的时期,面对节节上涨的房价,国家采用什么样的制度,来多层次多角度的解决补偿问题?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表示,将继续推动对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支持力度,“提高了效率。通过货币化的安置可以马上就让动迁居民住到新的房子里去,他可以免受过渡之苦。第二增加了选择的余地。这是每一个棚户区居民最欢迎的事情,可以按照就近工作等考虑来选择自己的安家位置,同时也可以选择一手房、二手房。货币化安置可以更加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编辑: 高杨
关键词: 砥砺奋进的五年;安得广厦千万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