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百余中央部门“晒”年度收支账本 “三公”经费支出继续下降

2017-07-22 07:4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2日消息(记者张明浩)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财政部、审计署等中央部门在昨天上午公开了2016年部门决算,共有103个中央部门在昨天集中公开了2016年部门决算报告。其中,最高人民法院为首次“晒”出年度收支账本。各部门的钱花多少、怎么花是由支出政策决定的,所以,今年的决算公开当中,还首次公布了部分预算支出政策文件,让决算公开不仅“能看到”,而且“看得懂”、“能监督”。

  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历来最为受到社会各界关注。2016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继续下降,支出48.25亿元,比预算数少23.5%,与2015年相比下降10.2%。那么,越来越少的三公经费支出与决算报告公开之间有哪些关系?今年的决算公开中还有哪些“扎牢资金笼子”的新举措呢?

  今年是中央部门决算公开的第七个年头,各部门均公开了收入支出决算总表等8张部门决算收支表,并对各分项决算情况作出了具体说明,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账本”晒得更加“细致”。其中,经济分类决算更为直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指出,今年的决算公开,把经济性分类支出归到一张表上,可以更清晰地集中地看来钱都花到了哪些费用类别上。

  据介绍,今年公布的国有资产占用情况也更为明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央部门设备信息将由往年的公开单价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细化为公开单价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和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

  也就是说,财政拨款怎么花表现出的是现金流形式,对于这一内容的细化规范进一步扎紧了“资金的笼子”。白景明表示,这些现金有的会转化为资产,这些资产保有的情况如何也应该在公众做一个交代。今年决算把这块规范起来,反映出决算更加全面。

  此外,回顾7年决算公开之路,“三公”经费支出始终是社会关注热点。实际上,2011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决算时,“三公”经费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并未得到单独体现,直到2012年才首次单独列出“三公”经费一项。

  财政部汇总数据显示,2016财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继续下降,支出48.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23.5%,与2015年相比下降10.2%。其中,除因公出国(境)费用因国际交流增加比2015年小幅增加外,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与2015年相比均有大幅下降,显示中央部门落实“三公”支出“只减不增”的承诺效果显著。

  但不容忽视,仍有一些部门在“三公”问题上触碰“红线”,加强“三公”经费使用管理,依然在路上。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认为,从去年开始首次“打包”发布决算相关财务会计政策,在规范资金使用和推动精细化公开方面,效果明显。“由于会计制度的缺失造成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比如盖楼房(应该)纳入绩效体系,在目录上打了很多埋伏。下一步要搞好精准化,目录搞清楚。”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中央部门首次对项目支出预算开展了绩效自评工作,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完成效果进行了全面梳理,对未完成绩效目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形成了项目执行情况的“成绩单”和“体检表”。

  例如,打开商务部2016年度部门决算报告,今年首次公开了“外商投资管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不仅向社会“晒出”项目自评得分为95分,还公布了项目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开绩效自评“体检表”不仅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公信力,也有利于倒逼各部门重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公开绩效自评是我们今年一个工作进展,自评是鼓励各部门自己管理自己。对照年初量化的指标自我体检,以后作为审计财政抽查第三方验证的基础。点面结合,把资金笼子扎紧、把效果显示出来。”

  据了解,今年中央部门公开的决算信息除了发布在各部门网站外,公众还可以继续通过登录财政部门户网站“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和中国政府网“中央预算决算公开”专栏集中查阅。

编辑: 倪艳楠
关键词: 决算;账本;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