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功夫]八卦掌

2017-07-07 07:47:00来源:央广网

  编者按:“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武术,是中国“国术”,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讲究精神传意;既追求动静结合,也追求内外兼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印记。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中国功夫繁衍流变,派系林立,拳种纷显。

  在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里,中国功夫混杂着民族情绪和电影特技,许多武侠人物被一步步推向神坛。实际上,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传统武术逐渐失去了其实战意义,很多流派和技法面临失传。一代宗师现在哪里?中国功夫路在何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特别策划《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中国功夫》,探寻传统武术的门道、精神、传承和发展。

  央广网廊坊7月7日消息(记者周益帆 杜震 王志达)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电影《一代宗师》里,八卦掌宗师宫羽田之女宫二,以一套六十四手独步天下。

  八卦掌和太极拳、形意拳并称为中国传统武术三大内家拳,为清代河北文安人董海川所创,因拳理建立在《易经》八卦理论基础之上而得名。八卦掌讲究以“走圈”制敌,踢打摔拿招式皆备,先在北京一代流传,发展百余年,已遍及全国。

  赵大元是八卦掌第四代传人。他介绍:“八卦是转圈的,它的力量变化、技术变化都按照八卦的理论走。董海川收了很多徒弟,现在还在各地传承的主要是这几支,有尹氏、程廷华、樊氏——樊志涌、梁氏、宋氏。”

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任文柱

  2008年,八卦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任文柱也是文安人。他说,练八卦掌得先从站桩开始,“那时没有表,吸一口气吐出来,一吸一出叫一口气。当时就站着数,站了一百口气了,我再站一百一十口气,一百二十口,宜增不宜减。”

  赵大元从小习武,步伐、掌法、腿法……每个动作都经历过数以亿计的重复。

  赵大元介绍说,“我属于瘦小型,当时老师跟我讲说,你练技术跟他们的练法不一样,他们是力量型的,攻击性强。你要找技巧,要灵活,得练冲劲。就让我切纸条、打报纸,这个非常难。因为打一下报纸,报纸就飘了。一进门门口挂一纸条,出去扇十下,推门进门扇十下,到那啪啪使劲两下。一开始练得宽点的纸,然后窄,窄点的再切折了变短点。”

任文柱与习武小朋友

  任文柱的武校经营16年了,每年招200人。武校的训练场因陋就简,在之前砖房的基础上,搭建了板房。教学员的学费和外出表演赚的钱维持武校运营。武校的孩子们得过很多奖,可任文柱心里还是有纠结,希望政策能给传统武术多一些关照。

  任文柱说,“国家投入的是竞技,传统武术国家没有扶持基金。学生得吃饭、工作、娶妻生子。比如明年全运会,我们拿不到奖牌不行。竞技武术是上提气。可是传统的内家拳,如形意、太极、八卦是下沉气。练了八卦掌,竞技完不成任务。练了竞技完成了任务,那八卦掌该失传了。”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体育馆。73岁的赵大元每周六带学员训练,雷打不动。他气质温和,练武时却招招刚猛有力,动静之间,判若两人。

  退休前,赵大元还有一个身份——中国公安大学副教授,擅长擒拿格斗,从事军警实用教学。赵氏擒拿以八卦掌为基础,尤其讲究实战技能。

  赵大元分享了一件教学中的趣闻,“到国外教学时,对方把我误认为是翻译。因为我胳膊又细又瘦,戴个眼镜,他们主教练有点看不起,说赵教授,我们能不能演练一下?我说可以。他先派跆拳道的人,确实承认他踢板能力很强、力度很大、速度很快。他起高脚,我一个侧蹬脚蹬到他裆的位置给他支住了。随后他又派个泰拳的,那人一拳就过来了,我俩肘一拱他,推开他,一掏揪住他小辫一拧,一跪,膝盖直接跪在他嗓子上了,这小子起来之后还不明白,还指着我说no。”

  不论是日常教学生,还是到国外交流,赵大元一直尝试给各方普及一个思路,就是传统武术和竞技体育不能混为一谈。“生死搏击是只要达到目的任何手段都可以使。凡是体育竞赛规定的犯规动作,禁打部位恰恰是传统武术必须要打的,如果按体育竞赛的方法训练,时间长了就养成了错误的动作。”

赵大元给学员上课

  跟着赵大元学习八卦掌的学员不少,多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让他形成了依靠更新学科知识,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思路。武术拳理和中国哲学,西方医学与物理学,在功夫里相容相生。

  “11、12我们叫游离肋骨,受挤压直接怎么样?那个软骨头就直接刺进去了,所以,要垂肘,保护你的肋骨。”虽然他还在坚持教学生实战技能,却不得不承认,实战的土壤已不复存在,就像老舍在小说里描述的:“枣红色多穗的镖旗,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

  赵大元最怕学生丢了攻防意识,没了攻守防卫,就丢了武术的魂。“现在中国传统武术界普遍成为学套路,不讲实用技术,不进行实战训练。现代人根本不懂,套路是实战技术的组合。这样中国传统武术里面很多实战的技术和理论就会大量流失。”

  讲究慢工出细活的中国功夫,似乎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彼时的武林可能正在逝去,但中华武德和武术精神永远不该被轻视。

  赵大元说:“武术,就像一把灵魂的刻刀,它无时不刻地雕琢着你的灵和肉。武术技能的哲理包含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指导你怎么认识世界、看待世界、对待世界。练武的最终目的是悟道。”

编辑: 杨璇铄
关键词: 文化印记;中国功夫;八卦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