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特写:一辈子的偿还

2016-07-29 07:44: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唐山7月29日消息(记者肖源 杜震 郭翔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四十年前,唐山经历了天崩地裂,百年城市顷刻夷为墟土,二十四万人殁于瓦砾。其中,就有田金芳的父母、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九口之家,只剩了15岁的田金芳和7岁的弟弟。从死亡边缘拉回的生命,因地震而彻底改变。年过五旬的田金芳回望过去的岁月,自己这一辈子和那场灾难结结实实地捆在了一起。

  “元妮:车怎么抖起来了?大强:天怎么紫了?元妮:怎么的了这是?”这是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几句对白。田金芳回忆说:“刚开始拍那个画面,他们说真的特别好,那时候都是在楼上跳下来,都在屋睡觉的嘛,住楼房的跳下来以后摔死的,砸伤的……”

  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上映至今已6年,55岁的唐山人田金芳,一直都没有勇气去看。她告诉记者:“不敢看,他拍的电影肯定特别真实,都是房倒屋塌,都是咣咣咣,电闪雷鸣,肯定有这个,因为我经受过。”

  7月28号,15岁的田金芳,因为阑尾炎,在唐山工人医院住院。凌晨3点42分。即便过了40年,她依然能清晰地复述当时的场景。“晃完以后,啪,静着呢,没声音,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底下全是喊声,那才是真正的‘鬼哭狼嚎’。等到没多久,就听到嗷一声叫唤,就是说最后的一口气。”

  田金芳被挤在废墟下,等着死亡,或者重生。“那天晚上,有人拿着砖头瓦块,当当当敲,我也摸着一个东西,我就敲上面的东西,然后上边就开始扒,当我快出来的时候,我就抬头看,看到解放军戴着帽子,五星,军装,他在扒我的时候,指甲盖都掉下来了。那时候没有铁器什么的,光用两只手扒。当时我的头被砸流血,然后他说小妹妹,把帽子戴上吧,省着受风,我还得去救别人,他说你赶紧回家吧。”

  回家。可是,田金芳已经找不到家了。“我们家有铁道,我在铁道上站着,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唉呀,我说这上哪儿找去呀。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我就看着一个小手,就在这儿自己呼啦着,我说别着急,别着急,我弟弟听出我的声音了,三姐是我,哎呀,我更着急了,我说别动别动,我弄。”

  田金芳从废墟中扒拉出了弟弟,九口之家,就剩姐弟俩。

  家没了,15岁的田金芳,带着7岁的弟弟,跟着人流,走到了飞机场。田金芳说:“我俩在飞机场上待了六七天,晚上睡觉姐俩横排着,旁边都是病号。第二天早上一起来,左右的都死了,用这么大的大黑塑料袋,特制的,一二三装到大塑料袋里,系上,装到大汽车上,拉走了。”

  震后的田金芳接了妈妈的班,带着弟弟过着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

  地震,给电影里的小主人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田金芳说,她也一样,一些突如其来的场景,会让她的情绪,瞬间失控。“我一看大黑塑料袋,头皮都胀起来,因为当时唐山所有的都是用大黑塑料袋运走的。今天我因为这,跟服务员还闹了一场,来脾气了。我说你们家有红塑料袋啊,你非得给我这个,她说没这么大的。回来半路上我一边骑电动车一边想,这也真是的,你跟人家孩子连嚷带叫唤的,孩子人家都不懂。”

  “七六年的地震,把我妈这辈子全都毁了。倒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盖起来。32年了,老太太就守着这些废墟过日子。”电影里,主人公元妮带着因为地震变成了独臂的儿子,守着心里那个“完整”的家过了一辈子,田金芳也有自己的执拗:“那顶军帽到现在还保存着呢,40年了,每年都到各个部队去找,拿着那顶军帽,讲述军帽的故事。万一奇迹出现呢,我要找到这位救命恩人,每到一个部队我都要讲这个故事,讲了40年了。”

  拥军,并在拥军的过程中,寻找那个救过她性命的解放军。为此,田金芳甚至卖了房子,家庭生活也受到了影响:家里人并不十分支持田金芳近乎偏执的做法。“我跟我弟弟说:金岭呀,没有解放军就没有姐姐,没有姐姐就没有你,咱们老田家绝根儿了,唐山7000多户啊,断门绝烟。咱姐俩算幸运的,为啥?!我要感恩一辈子,就是明天死了,今天是我的终止。”

  没事儿的时候,田金芳就会在网络上搜索这样几个关键词:唐山、地震、老兵。去年,她看到了江苏徐州的一则新闻报道。“突然间我看到一个照片,我说这个人怎么就像救我的那个人呢,越看越像,有一个叫周广军的,他讲,说他的帽子给一个小女孩戴上了,当时给扒上来的时候把军帽带给她了,回到部队的时候,他因为这件事还受到了批评,就因为这军帽没了。他讲的那些话跟我讲的这39年的这个故事,一个字都不差。”

  周广军,的确是那顶军帽的主人。当年,周广军从唐山的医院里徒手扒出了田金芳;39年后,田金芳在徐州的医院里,见到了生病卧床的周广军:

  田金芳说:“他在床上躺着的时候,这么半躺着,我当时就给他跪下了,我就一边哭一边说,我说老大哥你让我找得好苦,我找了39年。”

  记者问:“周广军没有认出您来?”

  田金芳说:“当时没有认出来,当我把那军帽拿出来的时候,我说你认识这军帽吗?你看里边的这个血还都在,他一看这军帽,当时张嘴哭啊,那眼泪刷刷的流。”

  23秒,是大地震抹平唐山的时间;32年,是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间距。

  物伤其类。从唐山到汶川,电影里的救援场景有现实版本。2008年5月的汶川,有不少来自唐山的救援人员。其中就有田金芳。汶川地震当天傍晚,田金芳瞒着家人,带着银行卡,从北京辗转去了汶川映秀。

  田金芳说:“我在那儿卸车的时候,捐赠的衣服上面写的是:唐山地震孤儿捐,我也没写名字。我在映秀待了7天。在那个地方,在广播里听到,成立了第一家帐篷小学,没有书和本,没有帐篷。完了我又坐着车成都,买了70顶帐篷,还有一万七千多块钱的书本。”

  时间,难以抚平伤痛;就像地动,无法抹平唐山。

  田金芳说,80年代唐山的地标是小山商场;90年代的,是百货大楼、唐山宾馆;再往后就多了,国贸、万达广场……当然,还有2008年修起来的地震纪念墙。

  女孩1:怎么这么多字的名字?李兰友之女。

  妈妈:很多人都不知道名字的以前,只有他们的亲友有在世给统计下来了。

  女孩2:李丫头、范傻子……

  妈妈:有的是他们那个小名或者不知道大名的那种。

  女孩2:我知道那些不知名的那些叫什么名字,叫无名氏。

  40个名字一块砖,336块砖一面墙,22张墙面上,勒着24万有名,或者无名的遇难者,其中包括7000多个断门绝烟的家庭。在高度7米28的纪念墙上,55岁田金芳费力地找着亲人的名字。“那儿呢,田玉梅。刚才我看着在那个,又上哪儿去了。刘玉凤,那儿呢,刘玉凤。”

  田金芳用墙角的石子,把两束黄色的假花,端正地堆在刘玉凤三个字的下方。“妈妈,我就买了简单的一束小花给你……”田金芳哭着说道。

编辑:朱琪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电影

说两句

相关阅读

纪念唐山大地震40周年:永不消逝的电波

40年过去,唐山在废墟中涅槃重生,广播也在一次次与灾难的抗争中,传递着抗灾救援的力量。

2016-07-29 07:30:00

特写:一位新兵的成人礼

十八岁,对很多人来说正是人生的花季,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美丽的一段儿,而对沈兰来说,18岁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那一年是1976年,当时他是一位刚刚入伍的新兵,也是一位参加了唐山抗震救灾的新兵。

2016-07-28 20:46:00

90后唐山人眼中的唐山 希望你们也能看到

唐山有名,不是因为经济发展有名,也不是因为文化古都有名,而是因为灾难而成名,也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因灾难而“成名”的城市。我是唐山人,一个90后,没有经历过1976年满目疮痍的大地震,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也或多或少的被那场灾难所影响。

2016-07-28 14:37: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