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紫禁城“千龙出水”的秘密:90%仍采用古代雨水系统

2016-07-26 07:50: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7月26日消息(记者丁飞 实习记者赵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快600岁的紫禁城,因为京城连日来的大雨成为关注焦点。

  前些天北京遭遇了长达55个小时的强降雨,这是多年来罕见的情况。而雨后,一组故宫雨景照片不断在网上被人们关注,照片不但展示了“千龙出水”场景,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强大排水能力。

  有人感叹:这体现出老祖宗建筑的智慧与匠心,也有人说,其实也离不开今天故宫人保护遗产的执着和悉心。

  在7月下旬那场超过55小时的强降雨中,北京及周边省市多处“看海”,故宫却得以在20分钟内将所有积水排掉。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告诉记者,紫禁城现在的排水,90%仍然采用的是古代雨水系统,10%使用的是补充完善的系统。和古建筑一样,排水设施不用反倒损害的更快,“我们希望这些古代的排水设施都能健康的使用,它能益寿延年。”

  早在紫禁城建造之初,设计师便对排水系统做了精密的安排。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师张雅平说,据史料记载,所有的雨水和积水,最终只有一条路径,就是流入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中南海和外金水河相连,紫禁城在这个排水体系中处于第一级,这也是一种皇权的体现。

  内金河水,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半个故宫,从紫禁城东南角流出,并汇入护城河。雨水落在建筑表面,沿着琉璃瓦落在地面,再通过各种排水口、吐水嘴排到周边河流。故宫地势南高北低,北边的神武门比南边的午门高出近2米。宫内90多个院落、72万平方米面积的雨水,就这样顺流全部泻入内金水河。单霁翔指着东华门附近的一个小水沟说,这就是唯一的出水口,进水口的地方比出水口的地方将近高两米,水慢慢流出,不会倒灌,而是达到平衡。

  排水口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故宫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重台基上的1142个龙头排水孔,也称“魑首”。在故宫三大殿台基四周,每根望柱下有一个雕刻精美的石龙头,口内便是凿通的圆孔。从螭首龙头孔中流水,大雨时如白练,小雨时如冰柱,只有在暴雨时,才会出现“千龙出水”的奇观。张雅平说,故宫雨污分离,污水与市政排水管网相通,雨水主要采用原来的古雨水系统进行排放,两套排水系统并用,从未出现过堵塞的情况。

  经过不同朝代叠加的建设活动,那些古代的雨水系统难免有所损坏或难以发挥原有的功能,今天的故宫人对此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宫原来没有排水系统的位置也修建了新的排水管线,他们大多在故宫的边缘地带。从去年开始,故宫将全院的水泥地面和沥青地面改成砖石材料的传统建筑材料,加强了排水和渗水功能。如今,古代的栏板和螭首因年代久远而清理不易。那些螭首和排水孔里的堵塞物,每一次都是工作人员用竹签抠出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醒观众,丢弃的饮料瓶和餐巾纸等垃圾,经常会把一些排水口堵死,希望大家不再随地乱扔杂物:“我们的开放区不希望有任何一块垃圾,这方面对我们排水系统的保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编辑:刘梦

关键词:故宫;千龙出水;紫禁城;北京看海;北京暴雨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只保留古代建筑 故宫“拆除违建”值得喝彩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不久前在一次演讲时透露,故宫将用3年时间拆除所有违章建筑,让紫禁城只保留古代建筑,没有任何一栋现代建筑,从而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2016-07-17 10:11:00

“卖萌”的故宫距离“网红”有多远

近日,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个名为《穿越故宫来看你》的创意HTML5页面刷屏,明成祖朱棣戴着墨镜一边跳舞,一边说唱,还不时自拍并将照片发至朋友圈;后宫的妃子则用VR眼睛玩游戏,并分享至聊天群中……一边是传统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微信、QQ等现代社交媒体,两种看似没有关联的元素,通过一个特殊的H5页面融合在一起。与H5一起而来的,是六百岁故宫和18岁腾讯的“忘年合作”。在这场合作中,原本被视为厚重严肃的故宫开始出人意料地“卖萌”起来,二者能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故宫能否借力腾讯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红”,此番备受瞩目的合作,呼声又是否会高于成果?

2016-07-14 16:04:00

故宫聘外援为文物激光“祛斑”

昨日,中国-希腊文物激光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故宫博物院将聘请“外援”为院藏石刻文物“祛斑”延年。

2016-07-06 09:51: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