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央广网

[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古镇新城难相宜

2016-06-28 07:44: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徐州6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古代建筑到古籍书画,从千年墓葬到玉石陶器,文物,凝结着历史风霜,也记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脚步。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一些本该被珍藏的文物却无奈地被湮没、被破坏、被“涂改”。这是文物的遗憾,也是民族的遗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奉献《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文物季》,透过文物保护现状,探寻如何让文物永生,让历史说话。

  江苏徐州窑湾古镇,大运河流淌至此,自北向东拐了一个弯。当地人善用淤泥烧制陶。窑厂散布,得名窑湾。

  明清两代,漕运鼎盛,“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窑湾成了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码头之一,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

窑湾古镇  图片来源:徐州旅游网

  “这是窑湾码头。我们把这个牌坊作为运河边一个标识性的东西进行复建的。”来到窑湾的大运河码头,骆马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文化文物部经理张浩林带着我们寻找老码头的痕迹。如今,只剩一处河床,还可辨认当年的运河。

  张浩林说:“原来的运河没有这么宽,有两条船并排走。不停改建、运河疏浚,后期这块打砂,整个成了湖泊,像湖面一样了。被后期改造已经塌掉了,不停地改变了历史风貌。”

  现在,运河边仍有大型船只停靠。一块斜戳的木板,勾连着运河人家和岸上的世界。

  高老是老窑湾人,他说,过去南来北往的船家多,船没如今这么大,却给窑湾带来繁荣。“这十几里路,沿岸都是船。三四个县的粮食全部从窑湾上船走。外地的洋货从南方来。一条船是一户人家。船多、人也多,户数多。一天到晚,来来去去,去去来来。”

  高老住着的平房,在当地一处名人故居的院子里,是后盖的,不算是老房子。隔着一间屋,门外是往来的游客。

古镇地方戏馆,柳琴戏正在演出,唱着运河上的故事。

  古镇地方戏馆,柳琴戏正在演出,唱着运河上的故事。

  戏馆在一家旧典当行的后院里,过去是当铺的仓库。

  张浩林介绍说:“窑湾古镇的建筑有个特点,叫‘前店后坊’式。沿街都是店铺。窑湾古镇的古建筑从明清到民国时是非常繁华的,是因漕运而生的、运河沿线的商贸重镇。保存的两条大街,西大街、中宁街,是主要的两条街道。”

复建的窑湾码头排放  记者刘飞 摄

  2008年开发之前,沿着两条街,有46处813间老房屋,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还剩26处。2008年,旅游和大运河申遗一起来了。张浩林告诉记者,虽然保存的有这么多古建筑,但整体性、完整性都残缺了。以修复为主,修旧如旧,根据它的功能性,再复建一批。复建的属于原先的房子被破掉了。

  2008年,徐州全面启动对窑湾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投入10多亿元资金,先后对两条古商业街的明清建筑进行修缮,修复古建筑1600多间、面积3.2万平方米。

  有人喜欢修缮复建后能看到完整的窑湾。有人却质疑,这是给维纳斯接上断臂。而原本在列大运河申报遗产点的窑湾古镇,2013年却被“调整”了出来。说起这个,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扼腕叹息。他说:“古镇的原真性已经严重缺失。修得太新了。遗产保护中间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规划保护,但如果规划不专业,或者并没有从保护角度出发,过分讲了利用,让它失真。这样的项目就非常遗憾。”

新旧墙体差别很大

  其实,窑湾古镇先后聘请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单位完成《江苏窑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江苏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保护性开发规划。但结果,却走了样。

  张浩林指出,在修缮过程中,没有注意保护与整体风貌的协调性。后期修的量过大,让古镇走了样。

  徐州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赵玉会也曾坦承,修复、重建程序不严谨,“边做边设计方案,当时有些工艺也没有按照以前的来,是用水泥做的”。

  类似的问题,贺云翱教授说,在文物保护中并不鲜见,保护不当就是一种破坏。保护中间违背了保护原则。现在经常讲“保护性破坏、规划性破坏”。文物本身不是不可以修,坏了就要修理、要保护、要修复。但要保持它的原真性。在材料、工艺、形态、风貌、环境这些方面,力求保持原真性。为什么在保护过程中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与规划和规划实施,保护工程队伍是否专业有很大关系。

  修坏了的再改回去难,只能留在古镇人心里隐隐作痛。张浩林说,今后的古镇保护中,除了古建筑等文物保护外,还要保护原生态的生活风貌,注重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继承,这或许是痛定思痛的领悟吧。

窑湾古镇晒制甜油的酱缸  图片来源:摄影网

  甜油、绿豆烧、云片糕,是窑湾人饮食上离不开的老三样。

  晒制甜油的的一口口酱缸摆放在酱园院子里。甜油师傅说他还是按着古方制作,不过,也用上了机械的和面机。

  甜油钱师傅告诉记者,不能切宽、切大。超出来的量,腐败,要烂了。霉是霉,烂是烂,两码事。

编辑:朱琪

关键词:文化印记;江苏徐州;窑湾古镇

说两句

相关阅读

[文化印记]青瓦白墙梦徽州

从古代建筑到古籍书画,从千年墓葬到玉石陶器,文物,凝结着历史风霜,也记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脚步。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一些本该被珍藏的文物却无奈地被湮没、被破坏、被“涂改”。这是文物的遗憾,也是民族的遗憾。

2016-06-27 07:42:00

听,海哭的声音

63岁的安金龙,祖祖辈辈都住在乐亭县马头营镇捞鱼尖村,他不知道这片大海的下面是不是真的有一座让曹操诗兴大发的碣石山,但他知道,渤海这片广袤的海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千百年来,哺育着海岸线上每一个以海为生的人家。

2016-04-02 08:29:00

请君只看洛阳城

曾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衍生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然而沧海桑田,生态的巨变,又让曾经鲜明的文化印记逐渐消隐。从敦煌到草原,从泉城到洛阳,从洞庭到渤海,每一个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之根,也有着隐隐的文化之痛。

2016-03-29 07:42:00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