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首页

一键登录

首页  |  快讯  |  新闻  |  评论  |  财经  |  军事  |  科技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生活  |  公益  |  女性   |  旅游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社区

中国之声 > 新闻纵横

科尔沁生态屏障建设新图景:沙地葡萄致富 风能换收入

2014-08-09 07:36: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说两句  分享到:

  央广网通辽8月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位于内蒙古东部通辽市境内的科尔沁草原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历史上曾是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的领地,在蒙古语中,科尔沁草原也被称作“最忠实的部落”。如今,这里集中居住着全国1/4的蒙古族人口,不但成为我国北疆生态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也肩负着北疆安宁稳定的重要使命。

  连日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率领中央台“走转改”采访组深入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尔沁区、科左中旗、科左后旗、扎鲁特旗等嘎查苏木、农户企业基层采访,详细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见证了一幅幅生态屏障建设新图景,一幕幕民族团结融合新愿景。

  虽然已过立秋,但正午的日头依然毒辣。科尔沁区丰田镇,大片的玉米在大太阳底下长势正旺。俗话说“立秋十天遍地黄”,对那里的农户们来说,一个收获的季节即将到来。

  农户们:现在都是这样的大把(大个玉米),你看边上都是双把。一颗两穗,正常是一棵一穗。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沙地——科尔沁沙地所在,玉米是当地的传统农作物,耗水量巨大。副镇长于晓波带着大家从去年开始尝试玉米膜下滴灌,传统的大水漫灌转为直接通过滴管给作物浇水。同样一亩地,能省水70%。

  于晓波:这下面是滴灌管。

  记者王求:这个是膜?

  于晓波:对,那个是管,播种施肥覆膜铺管一次性全完成,一亩浇一次就省200吨,这回水也保住了,肥利用率也高了。但最主要的是省水,现在水对北方来说太重要了。

  同样因为缺水,相隔80里外的莫力庙羊场人也在想办法。早年大量养羊导致的草地沙化越来越严重,靠羊吃饭越来越难。党委书记扈文秀说,干部们当年冒险引进沙地葡萄,手里攥着的一把冷汗最终换回来个“羊场葡萄”的品牌。

  扈文秀:场部机关干部先试的,开始就80亩,现在发展到9800亩。

  记者王求:已经成了品牌了是吧?

  扈文秀:我们有注册商标,从今年开始我们把标识必须得贴上了,外面都喊羊场葡萄,我们得进行打假,不打不行了。

  沙地葡萄致富,种紫花苜蓿也能过上好日子。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成立的牧源专业合作社,用10万亩地大规模发展草畜一体化,草饲料集中销售卖钱,种草后的土地还能获得改良。沙土变黄金,风能换收入。科左中旗上马的华能珠日河风电项目,风车一转,效益就来。

编辑:任芳作者: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头条推荐

关闭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