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的号声响起,各大社交媒体相关话题讨论热烈。6月23日,教育部发布预警: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积极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等公共服务,深入实施“2022高考护航行动”。志愿填报有这么难吗?那么多平台都说有“大数据”,里面藏着什么密码?《新闻有观点》特别策划“你的专业谁做主”,为志愿填报和行业观察导航。

行业分析师:志愿填报信息更加透明,志愿咨询服务需谨慎选择

 

连续五年做相关行业报告之后,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对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说,今年的志愿填报信息更加透明,以往考生填报志愿主要通过老师、同学和亲朋好友的推荐进行选择,今年则更多地通过网络“做攻略”,在更广阔的信息基础上谨慎决策。

根据艾媒咨询的调查,学校、专业和城市是令考生和家长最“纠结”的三个因素,其中在专业的选择上,个人兴趣爱好是首要考量因素,紧随其后的是是否为热门专业与专业就业前景和薪资。

张毅指出,今年的热门专业主要集中于大健康、“双碳”、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方向。他建议,考生的专业选择可以关注两方面:一是关注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其中寻找创新机会;二是关注国家需要,成为国家急缺的人才。

张毅也表示,近年来,志愿填报第三方咨询服务市场“越来越热闹”,大部分机构运营良好,对考生的志愿填报有一定帮助,但也存在不太规范的情况,如机构数据基础较弱或过多推荐附加收费项目。因此,他提醒家长和考生应当擦亮眼睛,谨慎甄别。

内容平台负责人:亲历者经验更有益于志愿决策

 

知乎社区业务事业部和战略发展部负责人张宁表示,高考出分前后,知乎用户关注的话题存在不小的差异:出分前,985、211高校热度很高,出分后,也会出现许多关于双非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搜索;出分前,网友们认真研究志愿填报,出分后,开始憧憬过一个美好的暑假,或是担心高考失利后怎么重新出发。

张宁说,整体来看,网友们最关注的还是志愿填报的问题,心理学、法学和英语成为了关注度遥遥领先的热门专业。此外诸如“读某某大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等典型“知乎体”问题下,汇聚了许多高校学生和教师“现身说法”,以亲历者的角度为考生提供真实的就读经验,尤其是其中提到的一些潜在弊端,对后来人十分宝贵,提前帮学弟学妹规避风险。这样的话题也很吸引网友的关注。

怎样保证信息真实可靠?张宁说,知乎会根据答主的身份信息认证标识和过往的回答,对答主的答案进行严格审核,同时,社区本身也有“自净”能力,网友们通过赞同和反对投票,筛选出有用的高质量信息。“实际上知乎的很多高赞回答,凝结了非常多人的信任在里面。”

知乎上关于“怎样选择‘好就业’专业”的问题讨论上了热榜,但张宁认为,以“好就业”作为重要依据进行志愿填报存在过多不确定因素,因为行业未来发展难以预测。因此,他建议考生综合考虑自己的能力情况,在自己能驾驭的专业范围中,综合学校、地理位置、专业前景等多方因素,做一个不错的选择。

教育专家:志愿填报决策权绝不能让渡,纠结一本、二本全无必要

 

“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对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表示,新高考改革地区考生的平行志愿多达数十个,基本没有高分滑档的可能,因此志愿填报实际上没有变难,而是“大家的要求高了”。

陈志文非常反对部分家长在志愿填报上依赖天价咨询机构,他认为咨询机构的意见最多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最后的决策权一定要掌握在家长和孩子的手中,后期可以在发展方案制定上寻求帮助,但前期“绝对不能偷懒”。

在陈志文看来,家长们的出发点无非是帮孩子做一个更加明智的选择,但不需要对专业过于纠结,高校培养重在培养学习能力,有助于孩子未来进行“专业迁移”,高考志愿填报实际上只是选择一个初步的发展方向。确定目标后,如果觉得学校的介绍过于官方,不妨找目标学校或专业的同学咨询,获得“接地气”的就读体验。

许多家长也在纠结一本和二本的问题,但陈志文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他说,全国不存在统一的所谓一本、二本院校的名单,并且随着新高考的普及,这种说法也将成为历史,学校仅被分为本科和专科。因此,纠结读一本还是二本全无必要。

志愿填报有定论了吗?本周一到周五(6月27日-7月1日),《新闻有观点》推出志愿填报专题系列——《你的志愿谁做主》,对话多位行业专家和“过来人”,带您看看,“热门专业”真就是最佳选择吗?

监制:郭静

记者:王娴

编辑:曹博 祝云舟 刘晓琛 娜孜叶·木沙江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