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0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2022年4月起,小红书、抖音、知乎等平台纷纷上线开放显示IP属地的功能,此前,新浪微博也宣布相关功能,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引发网友讨论。众多欺骗大众的网红大V“现出原形”,如号称国外名媛的账号IP属地却显示为国内某省,虚假人设当即翻车。与此同时,付费IP代理的生意越发红火。这一产业的爆火,是否会让开放显示IP属地的功能形同虚设?付费IP代理行为存有什么风险?《新闻有观点》对话专家学者,为大家答疑解惑。

电子技术专家何延哲:IP代理操作容易简单,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

 

IP地址的概念大家都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在虚拟世界中标识到个人的信息。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何延哲在《新闻有观点》节目中介绍,IP属地信息并非新鲜事物,不过是IP地址的一个属性,每一个区域都有其相对应的符码。这意味着当下人们看到的IP属地显示,是基于原有数据分析转化得出的区域位置。也就是说,数据的收集数量不会增加,只是增加了显示的内容。这不同于社交平台上用户的手动定位,通过解码得到的属地信息只能细致到地级市,不能精准到某一具体地址。

同时,何延哲进一步阐述了IP属地信息的不确定性,这也是付费IP代理立足的技术之本:“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访问者不拿自己本来的地址上网,通过访问代理服务器去上网,从而把网上下载下来的东西传回来。这相当于利用服务器在中间搭个桥,它显示的就是代理服务器的地址了。”人们常用的VPN,就是最普遍的代理方式。

尽管修改IP属地信息十分容易,但何延哲依旧认为社交平台显示IP属地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毫无疑问,修改IP属地信息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并不是谁都愿意去改的。因此属地信息还是能够给大众提供地址参考,使大众建立基本判断,从而肃清网络歪风邪气,净化网络环境。同时,何延哲表示,需要警惕IP代理的风险,IP代理如果不可靠,可能会沾上“黑灰产”,出现诈骗盗号、窃取金融账户、隐私泄露等问题。为此,他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一方面,要将付费IP代理的管理和旧有网络技术的管理拉到同一水平线,不能无章可循。另一方面,要谨防付费IP代理的变体,不能仅凭关键词屏蔽的手段打压这种行为,还需要制定更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互联网法律专家吴沈括:IP代理存在法律风险,综合性的生态治理是未来发展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在接受《新闻有观点》采访时表示,付费IP代理涉及到网络黑灰产业的属性问题,目前来看它更多属于平台的自发选择,没有直接法律将它规定为义务来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IP代理还不能被一刀切地认为违法。在法律尚未跟进的情况下,吴沈括认为,从它的目的和指向来说,IP代理是存在一般违法性的。如果有人利用了虚假的IP属地进行诈骗等犯罪行为,付费IP代理商家可能成为“帮助犯”,情节严重的需要按照罪名处理。就算商家在买卖时就此问题提供单方面声明,也会被认定存有主观过错,不能撇清法律责任。

对于网友质疑IP属地暴露是否会泄露隐私的问题,吴沈括认为要考虑两点。一是IP属地信息的颗粒度不足以通过省份直接推到个人特定身份,识别率还是相对较弱的。二是IP属地信息指向的是网络接入设备的位置而非人的位置。因此,一般情况下显示IP属地信息不构成隐私泄露,极端情况下也不排除构成风险,但无论如何,显示IP属地信息是出于网络治理和公共政策的考虑,还当持积极立场看待。

此外,吴沈括还就2021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信息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中特地新增有关IP属地的相关规定做出解释:“从内容治理的角度来说,每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是我们的基本立场,提高信息传播的可规则性是我们的基本要求。” 当下,网络治理践行综合性的生态治理势在必行,IP属地溯源能够从源头实现治理的规范性,通过发动社会力量进行监督,破除个别人士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最终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网络空间正本清源。

监制:梁悦

记者:王娴

编辑:刘红伟、丁慕涵、娜孜叶·木沙江、刘晓琛

编辑:吴海波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