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涌泉教授现场讲解敦煌遗书残片(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北京4月14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报道,近日热播的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将镜头对准了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涌泉和同事们的敦煌古籍修复工作,他们将遗落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残片缀合、拼接,让千年残卷穿越时空重新“活起来”,中华文明的薪火也在此过程中继往开来。

张涌泉教授曾经表示,自己要用一辈子的时间修复遗落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残卷。这种态度引起了当代年轻人对人生观的深度讨论,有网友认为“正是这一小部分人的努力,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同时也在思考这种行为是否值得年轻人学习。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对话张涌泉教授,了解他与敦煌古籍的故事,在几十年传承中寻觅当代年轻人对梦想的“坚守”。

 

记者:纪录片的热播让您最近获得了大量关注,您之前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作品会有很多年轻人来看?

张涌泉:我做敦煌文献研究已经40多年了,做我们这一行需要脚踏实地,或者说是有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而不是高谈阔论,追求更高的关注度。拍摄这个纪录片时,我能感受到导演和摄制组是很用心的,拍出了我们工作中一些很有意思的镜头。

记者:纪录片中所呈现的内容,是不是您在工作中最想展现的东西?

张涌泉:在敦煌残卷的缀合工作中,我的团队先后有几十个硕士、博士研究生参与其中,所以希望更多的镜头能够聚焦于他们的努力。但是由于时长限制,对年轻研究者的呈现比较少。

记者:您是如何进入修复敦煌遗书这个领域的?您认为这项工作对您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张涌泉:实际上,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敦煌文献的整理与语言文字研究。当我在研究敦煌语言文字时,经常会遇到残缺不全的文书,这对我的研究造成了一定阻碍,因此拼合出完整的古籍就变得至关重要。

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一部编号为2717号的唐代词典,其中记载了很多当时通俗的口语表达,我们可以从中研究古今词语的区别,例如“眼花缭乱”的“花”字,和现代的写法大有不同。因此,这本书是我们研究敦煌语言的重要文献。但这本书有部分残缺,使我的语言文字研究无法进行下去,后来发现位于俄罗斯的残片可以和2717号实现拼接,这对我的研究工作来说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后来,我和我的学生就开始慢慢做一些古籍残卷缀合的工作。

记者:通过纪录片,很多年轻观众也感受到了修复敦煌残卷的难度,这算不算浩瀚的敦煌学中最难的学科之一?

张涌泉: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相当于“唐代的图书馆”,里面大概有7万卷文书,文书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可以说是唐代的“百科全书”。我们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法律、语言甚至是古代的外交关系,都可以从中找到依据和参考。但是要读懂这些文献,进而去挖掘历史中的细节,就离不开敦煌遗书的修复工作。在修复过程中,最大的难度无疑是“大海捞针”式寻找文书的过程,我们要将几个卷子甚至几十个卷子拼合在一起,而这些卷子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记者:在过去做过的修复工作中,有没有稍微简单一点,拼接难度比较小的?

张涌泉:我举一个例子,曾经网上有一个“启功抖搂隋代老纸”的视频很火,我看到后感觉视频中的隋朝经卷很眼熟,通过查阅,发现这就是启功先生捐赠给浙江大学古籍所的残卷。然后,我的学生在七万号写卷中找到能够与之拼合的残卷,成功缀合。虽然说这个难度很大,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记者:关于您的话题已经上了“知乎热榜”,他们讨论您用一辈子的时间修复敦煌遗书的行为,是否值得年轻人学习。您看到这个话题有什么感想呢?

张涌泉:这十多年来,我大概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做这件事。我可以理解年轻的朋友有这样的疑惑,但是我认为这项工作做一辈子也是很有意思的。敦煌文献遗落在世界各处,可以说它们是“骨肉分离”了,现在通过我们的工作让他们“破镜重圆”,即使是一个残片,也有非常珍贵的价值。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一项工作,也是一种功德。

记者:很多年轻网友对您的研究领域很感兴趣,您考虑过将您的学术成果普及化吗?

张涌泉:除了“高大上”的学术研究之外,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也非常重要,我们其实也在做一些普及工作。之前,我写过好几本敦煌文献方面的书籍,例如《敦煌写本文献学》《敦煌小说集》等,都是普及性质较强的内容,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我们的工作,热爱敦煌文化,从自身的角度弘扬传统文化。我和同事们在编纂一套《写本学》,将成为本科生的教材。

记者:您最近有在做什么有趣的研究吗?

张涌泉:现在在编撰一本《敦煌文献语言大辞典》,这项工作大概已经做了20多年,会在今年的九月份出版。其次,我们还在做一个敦煌残卷的缀合总集,把能够缀合的写卷全部纳入其中,大概需要七八年左右。此外,还要做敦煌文献合集,将所有敦煌文献分门别类、整理校勘,目前已经出版了经部的文献合集,后面还会有史部、子部、集部,每个合集大概都有七八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以上。这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因此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参与进来。

记者:很多年轻人也梦想做这样有价值的事情,但他们无法触及这个领域,您对这样的年轻人想说什么?

张涌泉:珍贵的文献虽然需要有人热爱,但是大家都来做古籍修复的工作是没有必要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年轻人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去奋斗,梦想终会有实现的一天。

监制:郭静

记者:王娴 张国亮

编辑:曹博 温宇馨 刘晓琛 娜孜叶·木沙江

编辑:郑皓月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