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0日消息(记者刘梦雅)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新型城镇化”再次成为全国两会的关键词。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如何帮助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为此提出了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超过60%和45%。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十四五”期间新型城镇化首次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发展指标,也就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杨伟民分析认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重点是让农业转移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这其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住房问题。

  “我觉得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这些‘新市民’能不能够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特别是能不能享受到城市的公共租赁住房,包括廉租房。因为现在常住外来人口,包括从农业转移过来的人口,大多数都居住在功能很不完善的一些房子中,和城市有户籍人口的住房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很多城市住房很贵,他们集一生的收入也很难买得起住房。”杨伟民说。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之一。杨伟民建议,应建立“租购并举、以租为主”的住房体系。他说:“我觉得未来解决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在这些人口流入多、住房短缺、房价又特别高的一些城市,要建立一种‘租购并举、以租为主’的住房体系。”

  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通过增加土地供给、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杨伟民建议,在住房建设用地方面,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他说:“像北京大兴启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建设共有产权住房,价格只有2.9万元/平方米。现在已经开始预售了,比周边的房子便宜很多。同时也可以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

  “新市民”的融入,除了“安居”,还要“乐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之源。杨伟民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要着重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就业质量,使他们步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他说:“我们现在说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但是农民工真正进入到中等收入群体的人并不是很多。从农村转移过来的这部分人口,都是年富力强。很多人都是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业之间换来换去,不会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或者行家。首先还是要扩大就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就业质量。未来这些人如果能够成为中等收入群体,我们的收入分配格局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也会显著扩大,实际上这是我们未来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