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记者冯烁 郭翔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随着各种社交软件的普及,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更便捷了,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不少老师不仅每天会在群里为学生布置各种课后作业,同时也会要求家长检查批改,这让每天下班后还要完成学校任务的家长身心俱疲。

  2月末,教育部明确“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让相关话题再度引领一波网络热搜。由作业引起的矛盾究竟根源在哪?家校“作业矛盾”到底该怎么破解?2021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对此有什么建议?

  这几年,在一些学校老师的要求下,家长成为校外辅导员、作业批改员和监督员,明明是孩子的作业仿佛变成了家长的作业,这不仅让家长变得更加焦虑,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管理能力。随着教育部明确“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这“两个不得”再次把“作业矛盾”推上风口浪尖。

  全国人大代表吴明兰认为,产生“作业矛盾”的根源来自很多方面。吴明兰说:“第一是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影响,这是主要的矛盾。第二是老师对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把握的不是很准。第三是部分学校教师对作业的基本要求缺乏管理和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张玉清表示,批改作业是教师的工作任务,不应将职责转嫁给家长,“学校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规律,来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主体责任,也是一名合格老师必须具备的品德和责任。”

  在全国人大代表邵志豪看来,教育部此次明确“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可以让家庭教育回归丰富多彩的形态。邵志豪说:“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就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留一些时间和空间,更留一些心情,让孩子与家长共同劳动、共同交流、共同游戏、共同锻炼,甚至共同欣赏。”

  从各地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已有多地教育部门发布规定,要求学校老师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但在执行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王艳表示,一些琐碎的行政工作令老师们身心俱疲。她建议:“要给中小学教师减负,不得安排教师参与和教学教育无关的工作,才能够保障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

  作为小学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张淑琴认为除了给广大教师减负以外,校方应该尽可能鼓励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张淑琴说:“学校的推进就是在课堂上精讲多练,尽可能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完成作业。留有时间让孩子在家里阅读,或者做一些能做的家务,开展一些可做的实践活动,做一些锻炼。”

  深层次来看,全国人大代表曹永鸣表示,学校还需要对各科作业进行全盘统筹,才能让作业减负落到实处,“我们倡导和建议学生的作业要由学校进行审批,学年尽量作业同步,学科作业进行统筹,这样就会杜绝每一科老师都来留作业。杂七杂八加在一起,学生作业的总量和质量就不好控制。”

  这些年技术发展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全国政协委员金永伟提到,破解“作业矛盾”还可以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着手,让科技解放家长和老师,更精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金永伟说:“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当中,让一些老师随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能够让老师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针对每一个孩子个性化的教学上。”

  全国人大代表黄艳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明晰学校和家庭的责任边界,在教育过程中切实做到家长不越位、老师不缺位。黄艳说:“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学科分得很清楚,教学按照计划、按照进度、按照合理的难度设置,它是一个非常周密的系统。家庭教育应该更关注学生的生活习惯、个性发展、性格发展,我们很少见哪个孩子在家按照课程表去生活,他一般就是跟父母的日常交往中,在父母的陪伴之下成长,这里边就是家庭家长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