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世卫组织在当地时间2日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

  在日常生活中个,有十个生活习惯是伤耳朵的:1.坐地铁公交时听耳机;2.长时间“煲电话粥”;3.用硬物掏耳朵;4.经常泡吧、去KTV;5.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6.乘飞机时不注意做吞咽动作;7.滥用抗生素;8.用力擤鼻涕、吸鼻涕;9.对感冒、鼻炎、咽炎不予理会;10.长期有负面情绪。

  世卫组织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会有听力问题,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而且我们生活中用来听歌的耳机竟然是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

  事实上,全球约半数年轻人在使用手机等设备听音乐时,音量高于安全水平,个人音频设备的音量过大已经成了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

  28岁的公司职员王倩,喜欢在上下班的路上戴耳机听音乐,尤其是在公交车和地铁上。最近,她发现右耳听力下降,在医院就诊检查后,被确诊为耳膜受损。王倩说:“只要声音一低或者一嘈杂,就听不清楚,医生说是戴耳机造成耳膜受损、听力下降。”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听力实验师曹海丰指出,如果在超过80分贝的地铁听随身听,外界的环境嘈杂,耳机的输出效果必定受到影响,音量开得越大,对听力的损伤就越严重。曹海丰说:“我们的年轻人在地铁中听播放器,可能到了这种嘈杂的环境之下,要适当再提高它的音量,长此以往就会对听力造成伤害。”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明表示,日常生活当中,长时间打电话、乘车或走路时听音乐、晚上塞着耳机睡觉等习惯,无形中都会损害听力。以苹果耳机为例,在手机驱动下它的最大音量能达到115~120分贝左右,在这种音量下听不到一首歌,听力就会永久性损伤。如果用中档音量长时间听歌,也同样会损伤听力。

  张明说:“90分贝以上的声音,对听力有不可逆的损害,而且很难治。经常戴耳机听音乐的人应掌握两个‘60’原则,即听音乐时,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最好不要两只耳朵一起听,可以左右轮换听,听的时候耳塞不要塞得太紧。”

  有专家建议,在安静的环境中才可以使用耳机,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不超过两小时。听音乐尽量使用音箱,如果必须使用耳机的情况下,按安全排序,顺序应该是:头戴耳机>普通耳塞>耳挂>入耳耳塞。

  在这份《世界听力报告》中,世卫组织还表示,许多听力损失病例是可以预防的,近60%的儿童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改善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中耳炎筛查和早期管理等措施进行预防。具体该如何预防?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研究所研究员黄丽辉表示,发现孩子有听力异常时,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测听力情况。黄丽辉说:“大概四五岁的小孩来了以后,我们有个纯音测听。他听到声音,就可以像成人一样举手,或者告知我们他听到的声音。如果这个孩子比较小,大概一岁多的宝宝,可能需要他睡觉以后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检查,这种检查对孩子都是没有伤害的。”

  黄丽辉说,孩子一旦出现听力障碍,应立即进行治疗,经过早期干预治疗,大部分孩子都会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她说:“这个孩子比如六七个月,我们就给他做了很正确的干预治疗,还进行了很好的康复训练,80%以上的孩子都可以跟正常的同龄孩子一样进入正常的幼儿园、小学。”

  世卫组织呼吁各国政府采取行动,通过共同努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将耳部和听力保健服务的覆盖率提高20%。张明建议,要从细节入手做好防护,就能大大降低听力损伤的几率。

  张明说:“一是尽量防止噪声,力求有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不随便掏耳朵,防止外耳道和鼓膜损伤;三是戒除烟酒,以免其中的尼古丁、乙醇成分对内耳的损害;四是遇到巨响时用手捂住耳朵,保护鼓膜;五是尽可能防止使用对内耳听觉器官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奎宁等。”

  眼睛用久需要休息,可以做眼保健操。那么,耳朵有没有耳保健操呢?网上还真有不少耳保健操的视频。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尝试轻拉耳垂,轻抚耳廓,来保护耳朵。

  3月3日既是“全国爱耳日”,又是“国际爱耳日”,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