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郑州1月7日消息(河南台记者新昊)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每到饭点,河南省肿瘤医院附近的一个“共享厨房”里总会挤满人。来这的人不是病人,就是病人家属。在这里,租用厨房的价格是炒一个菜5元钱,炖一锅汤10元钱,价格不贵却能让在医院里的病人吃上一口家里的味道,对于来这里的家庭,是雪中送炭。

  最近,“共享厨房”的老板魏兴江在看过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之后,也在自己每一份“特别外卖”上都贴上了小红花的标识,希望在这个冬天给使用厨房的每一位病人送去更多温暖。  

  上午11点,在河南省肿瘤医院附近的“共享厨房”里,王女士正在给生病住院的父亲做午饭:“我爸在这边化疗,在医院吃饭不太习惯,在这边做能吃到自己想吃的,也比较干净卫生。做一个菜5块钱,下面条也是5块钱,我们本来来医院看病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能有这个价格觉得很实惠,也很方便。”

  来自河南焦作的杨先生,妻子患了卵巢癌,每过一段时间都要陪妻子来郑州做化疗。杨先生告诉记者,之前只能在医院附近买着吃,现在知道这里有了共享厨房之后,一到饭点儿,自己就来做饭。自己做的好吃,也更加干净、放心。做一顿饭大概十来块钱,连加工费,还有成本,带菜钱。”

  医院附近饭店林立,但这间共享厨房的特点鲜明——进门先是食材售卖区,后方五六十张电磁炉挨个儿摆在台子上,洗菜区、备菜区、炒菜区、炖汤区一应俱全。这里提供场地和厨具以及调味品,供人炒菜炖汤,食材可以自带。遇到做饭生手时,店主还会代为加工。因为来的大多是患癌病人和家属,这间厨房也被称为抗癌共享厨房。在这里,几乎每天从早上5点到晚上10点,锅碗瓢盆碰撞出的声音都不绝于耳,浓重的烟火气萦绕其中,也点燃了无数家庭的希望。

  被问到为什么要创立“共享厨房”,合伙人之一的魏兴江向记者讲起他的故事。魏兴江是江苏人,他的妻子则来自河南信阳。2016年,妻子被查出来患了淋巴瘤,于是到河南省肿瘤医院看病,住了38天。他说:“当时我们也是来看病的,也感觉到吃饭难的问题。像这种病,最起码在3到5年内(跑医院),就是看好了也要来复查。”

  魏兴江说,为了方便妻子复查,也为了能让来这里看病的病人和家属能吃上干净可口的饭菜,他在医院附近菜市场盘下了一间小店,开起了共享厨房。后来菜市场拆迁,他和同样带着家属求医的张广兵、开小吃店专做代加餐的王战胜,三人共同盘下了这间120平方米的店铺。

  外面人均15的一餐,在这里只要几块钱就能解决。炒菜5块,炖汤10块,米饭2块一份,价格绝对公开透明。每天来做饭的能有一两百人。不过,魏兴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尽管每天来做饭的人很多,但是算上房租、水电费,还有各种调料支出等等各项费用,每月下来基本不赚钱。“我们早晚上免费送稀饭,一直送到底,送完为止。早晨和晚上,你炒一个菜5块钱,送两碗稀饭。我们这早上和晚上可以说是一分钱不赚。”

  来这里做饭的大多都是病人家属,多半时间,他们彼此之间没有交流,沉默做事。不过交谈起来,又不陌生。“今天做的什么饭?住院多久?”长期陪护病人以及求医的经历,让他们有了共鸣。“生死是人生大事,吃饭也是。”虽然大把大把的钱用于抗击癌症,即使再需要节省,也想让患病的亲人好好吃顿饭。在他们看来,亲人吃好,就意味着胃口好、状态好、恢复好。患者家属说:“最起码老人吃的干净、清淡为主,营养、含蛋白的,不能吃荤辣的。这很方便,知道患者家属的心情,吃饭便宜。”

  共享厨房的本身,并非公益事业。魏兴江说,最近看了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为了鼓励病人及家属,他们的餐盒上印上了“小红花”的字样,希望在这个冬天给使用厨房的每一位病人送去更多温暖。魏兴江表示,一朵小红花也鼓励他们,勇敢地去面对,坚强的把病看好。每个人在这里看病都不容易。“到我们这做饭的没有几个是啥好病,都必须要坚强。要勇敢对面对,总归会好起来。”他说。

  在这个厨房里,聚集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家庭,也飘着每个家庭不同饭菜的味道。味道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大家的心愿都是相同的,希望自己的亲人能早日好起来。大家用柴米油盐为亲人加油打气,用不多的话语,为彼此鼓劲儿。生活再难,先吃好这顿饭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