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3日消息(记者冯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传递希望的励志书籍,也让不少人第一次对视障人士有了了解。但假如给您一小时黑暗,您的体验会是什么样的?

  12月3日是第29个国际残疾人日,中国盲文图书馆、浙江大学、阿里巴巴携手发起“读光计划”,用科技服务我国视障人群。总台央广记者在中国盲文图书馆第一次体验了黑暗的世界,并亲身感受了科技企业带来的全新解决方案。

  在中国盲文图书馆的触觉博物馆,曾经用双眼看的展览,在纯黑的世界里,只能用双手来触摸、用耳朵去聆听。视障人士郝沁告诉记者,一进馆放着的很多粉色小帽子其实就是帮助盲人“看”展的小工具,只要带上它,在展馆里行走就能听到展览的具体内容。

  在中国有约1700多万名视障人士,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对于他们而言却并不寻常。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给视障群体带来了科技之光。郝沁说:“出行、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肯定都会有困难,但是现在有一部手机,我可以通过语音去叫车、去找一些网上的比如志愿者服务或者是家政服务,这些能解决一部分需求。”

  闭上了双眼,一切都要靠双手和双耳来感受,就连日常的晾衣服也变得异常困难。但在现场,记者在智能家居馆中感受到了科技带给视障人群的力量。

  在智能音箱的辅助下,只需要一个唤醒词就能把晾衣杆降下来。在现场,记者遇到了正在体验智能晾衣杆的高沛友。他在三岁时被查出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随着年龄增长,他的视力逐步丧失,到了读高中的时候双眼全盲。他告诉记者,他家目前用的还是手摇式晾衣杆,但在这里感受了“告别摸索、一呼即应”的新体验。

  “我们家里的那个是手摇式的,可以摇上去,不过有的时候摇到顶了,我不知道,还会使劲摇一下,这样可能就会导致设备有所损坏。但现在有了这个,用语音操控,它会很精准地把衣架移动到最上面的位置,这样就减少了这种损坏的可能,也更加方便。”高沛友说。

  高沛友说的其实正是千百万中国视障群体所面临的生活困难。在普通人眼里靓丽、科技感十足的平面触控按钮,却给视障群体带来了很多生活上的障碍。对于他们而言,语音助手和机械按钮才是最方便的存在。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说:“像微波炉、电饭煲,包括洗衣机,现在都是平面、触控的按钮,视障者用起来很困难。”

  李庆忠表示,智能家居能让视障人士拥有科技的“眼睛”,切实改善生活体验,他呼吁相关部门充分考虑将智能家电纳入残疾人辅助器具采购清单的可能性,实现残障人群居家无障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