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0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预计现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却只有不足一半的患者接受有效治疗。作为一种常见病,抑郁症已成人类第二大“杀手”,而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是影响治疗的因素之一。

  提起抑郁症,我们似乎总听到这样的评价:“现在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生活已经够好了,还是太矫情。”所以这次,我们就来聊聊被误解的抑郁症和被忽视的青少年抑郁症。

  我国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疾病之一。但误解和忽视仍然存在,他们的症状和个人感受也最容易被忽视。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帮助受抑郁困扰的青少年呢?

  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门诊,一大早,诊室门口就站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青少年占半数以上。记者见到前来就诊的14岁女生小尹(化名),她面无表情、低头不语。可当她挽起衣袖,一道道刀疤映入眼帘。她的接诊医生、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医院副院长李丽说:“手臂无数刀疤,她说她隔三差五就会在自己的手臂上用小刀划出几道口子,她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她,也没有人能够看到她的痛苦挣扎,所以只有用这种方式来帮助她去缓解别人不能懂的痛苦。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一次一次地伤害自己的身体,并不以死亡为目的,只用自伤行为来减轻自己无处宣泄的负面情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父母口中“别人家孩子”的阴影和压力下长大,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表明,我国10岁至24岁的青少年、青年抑郁症患病率在2005年至2015年间显著增加,接近全球1.3%的患病率。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华表示:“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学习的压力,包括我们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可能这些都是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所有精神卫生疾患中有半数始于14岁,但大多数病例未被发现,也没有得到治疗。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15~19岁青少年疾病和残疾的第四大原因。对于女孩而言,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比男孩更有可能面临抑郁症的风险。

  对此,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中学、高等院校均设置心理辅导(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崔永华表示,抑郁症也分为轻、中、重不同等级,要针对孩子的不同表现,选择正确的应对方法。崔永华表示:“如果孩子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或者有自杀行为,这就是重度的;如果是对社会功能影响很轻微,还能勉强上学、勉强交往,这就是轻度的;介于两者之间,就可以认为是中度的。重度抑郁的,一定要看医生,需要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或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专业力量,以市为单位,至少建立1条24小时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热线。同时,开展抑郁症筛查评估。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体检中心、高等院校等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抑郁症筛查。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二科、抑郁症病房主任陈林表示:“尽管现在人们对抑郁症的接受度、认知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歧视问题。所以我们在对他们进行抑郁症筛查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做好隐私保护,避免因为疾病信息的泄漏导致不良的后果。”

  那么,怎么帮助身边患上抑郁症的朋友呢?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宗奎表示:“在言语表达上,不要去说‘你快点好起来’,我们要更多地说‘我们在你身边,我们能够在一起,我们能够给你提供一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