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快递的“最后一公里”,可能大家觉得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是如果说到小区里的智能快递柜,相信大家就有了更直观的感受,那些整整齐齐摆放在小区内的小格箱其实正是快递“最后一公里”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近些年,围绕快递柜所展开的相关讨论非常多。9月23日,2020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针对我国快递末端投递相关热点议题进行讨论。今天我们将围绕快递末端配送为您答疑结惑。

  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布放智能快件箱42.3万组,建成快递末端公共服务站10.9万个。其中,2019年,快件箱保有量增加13.4万组,箱递量增量达到24.1亿件,创历史新高。

  物流信息显示货品已到,但就是收不上;快递来了,没人收;快递已到,收货人不到,又没人代收,结果快递就成了“慢递”。这是不少市民的亲历。快递“最后一公里”的症结,不仅是快递员遇到的难题,也是不少喜欢网购的人遇到的难题。

  今年,受疫情影响,快递业更热了,从年初的为武汉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再到给老百姓运送米面粮油,快递这一年,和我们的生活更加紧密了。

  在疫情催生的“无接触投递”模式引领下,快递柜除了能在特殊情况下保障小哥和用户的安全以外,还有哪些显著的优势?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交运物流首席分析师杨鑫说:“‘无接触投递’可能更容易成为大家能够接受的方式。现在从我们终端的了解,大概入柜量在30%~40%这样一个水平。但是我们知道,快递小哥如果将快递放到快递柜里,每天可以派送300~500件,但如果每一件都送上门,可能每天只能派送100多件,所以‘无接触投递’将大幅提升效率,以后入柜量可能会继续大幅提升。”

  不过在现实情况中,相信不少人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快递物流信息显示马上就要派送了,结果突然手机弹出来一条信息“您有一个包裹到快递柜了”。多数快递员在实际投递过程中,未经收件人允许直接将快递放入快递柜,难以做到“事先打招呼”。

  《快递暂行条例》明确,如果快递员想放在代收点或快递柜,需要提前征得收件人同意,如果收件人不同意,就必须送货上门。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让条例落实到位呢?杨鑫支招:“应该通过数字化手段更好地解决。比如,我们是否可以在提前一天或者提前几个小时通知用户确认,如发短信要求确认是入柜还是送上门。”

  那么,农村地区的快递“最后一公里”我们又该如何解决?

  目前,我国农村100%乡镇已经建有邮政局所,100%的建制村实现直接通邮,过去一年,农村地区收投快件量超150亿件,快递处理量增速超过城市10个百分点以上。然而,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表示,现实情况下,从乡镇到村的快递投递仍然有待提高。农民取一个小包裹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呢?马军胜解读:“中国的快递到村里面,现在就40%左右,还有60%的快递到农村是放在乡镇的,发个短信、发个微信,农民开个摩托车自己到乡里去取。虽然和7年前比,进了一大步,但是还有很大空间,这也是很大的难点。今年农村包裹大概有220亿件,如果按60%计算,还有150亿件的包裹需要农民到乡镇取。农民取一个小包裹要花多少时间?怎么也要花半天时间。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也是为脱贫攻坚作了大贡献。所以今年我们瞄准这个目标继续往前蹚,在巩固‘快递下乡’、巩固邮政直接通邮的基础上,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准备用3年时间解决这个问题。到那时候大家就不用开摩托车、坐公共汽车到乡镇取包裹,而是在村里面就近取包裹。”

  电商助农、网上购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农村地区消费潜力被释放,农村地区快递业务成为新蓝海。但是由于一些农村地区地处偏远山区,道路并不通畅,再加上村民居住分散,让快递投递的成本大大提升。如何做才能既给企业成本减负,又能让广大农村老百姓共享快递发展的红利呢?

  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焦铮建议:“快递企业抱团投递,其优势是,大家可以共同节省投递成本,把力量集中起来,然后雇一两个人投递,对费用商议一种结算办法。还有一种方式,比如中国邮政采取的就是和村委会的公职人员相结合,把所有的邮件交给村委会,让其负责投递,双方进行合同签约。”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胡凯分析,未来针对农村地区的末端配送需要按照地域特点加以区分,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