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1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9月21日是第27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为“从容面对,不再回避”。先来关注这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我国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居世界首位。阿尔茨海默病离我们有多近?该如何发现和照护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会导致脑细胞退化并死亡。这一疾病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但有时30至60岁之间的人群也可能会出现早期症状。患者平均生存期为5年半,这也使得老年痴呆症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我国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居全球之首。虽然有很多人喜欢自嘲自己“忘事儿”的行为是“老年痴呆”前兆,但人们并不一定真正了解它。这个病离我们有多近?如何发现?怎么预防?如何照护?9月21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联合发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照护核心提示》。
  生活中,面对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情况,人们往往以为是因为年龄自然衰退的现象而忽视,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主任委员解恒革提示,发现迹象,最好到医院检查。
  解恒革介绍:“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就是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如果我们能够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些早期提示的征象,就赶快到医院的记忆门诊、神经科、精神科、心理科、老年科、中医的脑病科、全科医学等科室去就诊,这非常重要。”
  除了记忆力减退以外,相应的行为改变也要引起注意,比如,变懒了、不愿意外出、不愿意与人交流,出门返回的时间比正常时间要久,找错了回家的路线等。
  解恒革说:“因为记不住一件事情,所以病人会反反复复问身边的人一件事,比如老人明天去哪个孩子家吃一顿饭,他会反复问家人,明天我们去干什么等等。”
  还有一种表现是老人变得很固执、怀疑心大,钱、存折、钥匙记不住放在哪里,总怀疑是家里人偷走了,不听家人的解释和分析。
  解恒革说:“这是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所带来一些妄想,会有不安全感,晚上经常会锁门,更严重的,可能就出现外出自己走失了。”
  9月21日,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联合发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照护核心提示》。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照护核心提示首先建议患者和家人,接受疾病的诊断,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
  解恒革解释:“认识不同阶段的表现,会让照护者所制定的照护计划更为合理,有助于规划不同时期的人力生活和照护安排。”
  专家建议,“从容面对,不再回避”,从容谈论病情。
  解恒革建议:“谈论亲人的病情,可能会让照顾者感到窘迫,但是坦然地表达出亲人和自己的需求,也会让照顾者感知并释放内心的情绪,从而从容面对,对照顾者和被照顾者的心声都是有利的。”
  安全是首要的问题。
  解恒革介绍:“不仅仅局限于防走失、防误服、防跌倒、防利器伤,确保营养卫生、身体舒适等,也是实现老人安全的支持条件,照顾者通过观察来发现危险征兆,并通过沟通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老人的要求。”
  专家还提示,行为也是一种表达;不要过度保护,照顾要适度;要构建老人满意的丰富生活。
  解恒革说:“打麻将、跳舞、聊聊天、下棋等适合居家实施的认知促进活动,保持社会参与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相关知识,丰富居家的生活,对于减轻照顾者的负担和改善被照顾者的生活都会有所帮助。”
  专家提示,家庭成员是共同的护理伙伴,不要把所有的担子都压到一个人身上;照顾者也是普通人,照顾者的能力再强,也需要有休息的时候。
  还记得几位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共同配合完成的歌曲《忘不了餐厅》吗?“你可以忘记全世界,但我不想你忘记我。”这句话也许是所有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人最大的心愿。有人说,阿尔茨海默病就像不停冲刷着海滩的海浪,慢慢把很多记忆冲刷掉,直到有一天,时间也无法阻挡他丢失掉所有的记忆。正如今年的阿尔茨海默病日的主题一样,我们需要从容面对这个尚未被攻克的疾病,不回避它所带来的尴尬。让我们用关爱守住回忆,面对你遇到的患者,记得轻声说一句:“慢慢来,我们会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