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0日消息(记者张明浩 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最新的“百强县”榜单出炉,结果显示:这100个县以不到2%的国土面积、约7%的人口,创造出占我国GDP总量十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展现出极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我们常说,“国富民强”。县域强不强,自然要看老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值得一提的是,百强县人均GDP已超过11万元,人均消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约30%,富民、强县并举的特征十分显著。

  百强榜单都谁上榜了?前三甲是:江苏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后面依次是福建晋江市,江苏常熟市,湖南长沙县,江苏太仓市,浙江慈溪市、义乌市,山东龙口市。

  这是前十强,那还有哪些地方上榜了?今年的百强县是怎么评出来的?有什么特点?

  根据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统计,从地域来看,今年的百强县榜单呈现“东多西少”态势。其中,东部地区稳中有降,以67个席位强势领先;中部地区逐步上升,共入围22个席位;西部地区稳中有进,占据8个席位;东北地区保持平稳,保持3个席位。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告诉记者,本次列入考虑范围的县级行政区划共有1879个。“我们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对这1879个县的研究,因为它们的发展阶段、模式以及经济基础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想筛选出一些发展比较靠前的县,给其他地方提供一些发展模式的范例和一些可对标的对象。”

  遵循科学、系统、客观、可操作、可对比的基本原则,马承恩的团队首先建立起地区生产总值>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亿元的“双门槛”,从而顺利筛选出230多个县(县级市、旗)进入百强县候选库。

  马承恩介绍:“把这些县挑选出来以后作为我们的候选库,再进一步用我们的指标体系进行模型测算。我们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评价维度,经济实力、增长潜力、富裕程度和绿色水平。这4个方面下设有8个二级指标以及22个三级指标、50多个支撑性指标,用于专家打分。通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了现在的100个百强县。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某个单项指标的排序,而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

  从省域来看,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分别占25席、18席和15席,占据百强县过半席位。在百强县前10名中,苏浙鲁占据8席,其中江苏独占前三。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谭向勇分析:“中国县域的发展多年来一直在为城市发展提供人财物。比如,城市发展需要土地了,我们提供土地;需要资金了,我们提供资金,而且提供了劳动力。江苏、浙江、山东三个省整体的经济比较发达,他们的发展都是利用了当地的资源、技术、特殊位置等。”

  按照GDP总量,广东省是全国第一,为什么这次的榜单里广东只有一个县上榜?除此以外,在下半年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这份榜单对于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借鉴和思考?

  马承恩解释说:“之所以广东的百强县只有一个,是因为,从行政区划角度上来讲,广东的发展情况是,区镇经济比较强,但县级行政区划相对比较少,所以没能体现出来。但是其百强区,比如百强区前10名里,可能广东能占到七八个,所以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考虑广东,而是广东的县级行政区划少。”

  在专家看来,百强县一方面折射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又展示出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发展县域经济不但是当下拉动我国内需的重要抓手,未来还能与城市区域联动,形成优势互补。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县城城镇化流通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在马承恩看来,国家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非常符合现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他说:“因为下半年我们要发展县城的消费体系,这是扩大内需的一个重点。实际上,我国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占中国国土面积的9/10,人口占了6成,GDP占了1/3。从这个角度讲,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么多的土地面积、人口和创造的如此大体量的GDP,可见,县域的消费是我们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

  可以说,百强县消费旺盛、要素吸附能力强,富民和强县并举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目标。马承恩说,这还需要从两个方面不断努力:“重点推进‘两新一重’建设,‘两新’建设包括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一个‘重点’就是要双管齐下,加速县域消费场所、消费场景的升级。场所建设主要是县域尤其是县城的商场、商业区、步行街等消费场所的改造;场景改造主要是推动消费线上化建设,包括智慧城市的建设之下,加速推动智慧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实际上是场景升级的一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