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7日消息(记者白杰戈)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最后一名在院患者,8月6日从北京地坛医院出院。至此,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335名患者实现100%治愈,医护人员零感染。8月7日,地坛医院副院长吴国安接受记者专访,介绍了过去56天来的患者救治情况。

  6月16日,北京地坛医院第五病区,医护人员帮患者调试床边屏幕的电视信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白杰戈 摄)

  从6月11日报告第一个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开始,地坛医院连续8天启用8个应急病区,最高峰时启用13个病区、450张病床。335名确诊患者包括男性187人,女性148人,平均年龄42岁,平均住院27天。8月6日,他们中的最后一个人治愈出院。吴国安介绍,过去的56天里,北京市新冠肺炎危重症专家组十多位重症、呼吸、护理专家集体讨论精细化的治疗方案。吴国安说:“比如上不上抗生素、上多长时间、呼吸机参数的调整,这些问题其实都是这些十多位重症专家们,他们一起会商的结果,共同来商量对这个病人‘一人一策’的诊疗方案,或者叫最优的治疗方案。”

  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335名患者中包括5名危重型和21名重型患者。吴国安告诉记者,地坛医院成立多学科专家组,每天2次筛查,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还在常规的重型、危重型和轻型、普通型之间增加了重症过渡病房。吴国安介绍:“救治和观察更加精细,更加精准,避免一些病情偏重的病人分散在十多个普通病房里面,可能存在疏于监护的可能性。同时我们还有一些机制方面的设置,地坛医院成立了一个多学科的专家组,他们每天两次进病房去筛查病人,及时去评估病情的变化。如果发现病情偏重,或者是病情已经转为重型的,那就及时转移到重症过渡病房或者是重症病房。而事实证明重症过度病房设置效果很好,两头都欢迎。普通病房把病情偏重的病人挪出去了,压力减小了。重症监护病房(ICU)也很支持,因为经过他们精心治疗好转的病人转到过渡病房,他们心里更踏实。”

  按照“病床等人”的原则,地坛医院转移原有的421名住院患者,总共准备了1070个床位。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335名确诊患者全部收治在地坛医院,实现收治率、治愈率和中医药参与救治率三个百分之百。吴国安表示:“地坛医院为每一个病房都配备了中医骨干力量,实行中西医双主任查房的制度。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重症和危重症是中西医并重协同治疗,中医药参与救治率100%。”

  吴国安介绍,在今年前几个月的经验基础上,这次北京新发地聚集性疫情的救治工作更加从容。部分专家和医护人员先后参与了武汉、北京和乌鲁木齐等地的任务。吴国安表示:“蒋荣猛主任从武汉回京后顾不上休息,担任医院应急七区科主任和临时党支部书记,7月18日,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安排,他又前往新疆参加抗疫;应急五区科主任和临时党支部书记徐艳利,孩子正值参加高考,她没能陪伴孩子,一直守护在患者身边。”

  6月16日,北京地坛医院第五病区,透过贴有供餐需求的消毒传递柜,可以看到患者正在病床上看手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白杰戈 摄)

  北京其它19家医院派出的105名医护人员也前往地坛医院支援,投入这次的救治工作。有患者在出院时留下的感谢信中写道:室外温度高达30多度,我们都汗流浃背,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还要进行工作,陪着我们,作为一名患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配合治疗呢?

  目前,北京7月下旬以来报告的4例大连市疫情关联病例和2例境外输入病例还在地坛医院接受救治。吴国安介绍,地坛医院已经逐步恢复正常的诊疗工作,在承担应急医疗救治任务的同时,为其他患者提供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