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9日消息(记者张明浩)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随着黑龙江省在7月28日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全国31个省区市上半年GDP数据已经全部出炉。从GDP总量来看,前三强依然是广东(49234.20亿元)、江苏(46722.92亿元)、山东(33025.8亿元),不过,江苏和广东的GDP差距明显缩小。从GDP增速来看,有16个省份是正增长,15个省份实现由负转正。西藏以5.1%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位。

  与此同时,近期,全国各大城市也陆续发布了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GDP十强城市基本落定,且变化较大:重庆超越广州晋升到第四位,南京首次挤进十强,同时,成都与苏州的差距在缩小。分析指出,这意味着其所代表的中西部内陆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崛起。那么,在出口和线下消费受疫情冲击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哪些力量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回暖?

  在已经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的31个省区市中,有22个省份经济增速高于-1.6%的全国水平,16个省份经济实现正增长,7个省份增速超过1%。值得注意的是,这7个省份中,只有湖南一个中部省份,其余全都是西部省份。西藏和新疆排名全国前两位,上半年GDP分别增长5.1%和3.3%,是仅有的两个经济增长超过3%的省份。

  为什么西部省份经济能较快恢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分析:“这跟西部省份经济特点有关。西部地广人稀,主要还是以资源能源开发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不受大环境的较大影响,只要国际的资源能源市场价格一旦恢复,西部的经济就会有所好转。”

  另外,高新技术产业也带动了西部省份的经济发展。以甘肃为例,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

  而从经济总量看,广东、江苏、山东仍然排名前三,但广东上半年GDP同比下降2.5%,江苏则是增长0.9%,两者差距明显缩小。刘向东介绍:“广东作为一个外向型比较强的省份,加工贸易以及深圳、东莞、佛山的出口受到非常大的冲击。相比较而言,长三角地区更依赖于国内,因为长三角本身与上下游的联系,比如成渝的联系更紧密。虽然外向型经济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增长倾向。”

  与此同时,近期,全国各大城市也陆续发布了自己上半年经济发展的“成绩单”,GDP十强城市座次也基本落定,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南京、天津。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同期排名第六位的重庆,今年首次超越广州,以11209.83亿元,同比增长0.8%的成绩位列第四。重庆市统计局分析,上半年,八大支柱产业逐步恢复,电子、医药、材料和消费品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6%、2.1%、1.3%和0.9%;其他支柱产业降幅收窄。此外,其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金融和物流回升显著,重庆的汽车制造业也实现较快增长,中高端车型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复苏的动力。

  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罗蔺介绍:“上半年,全是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0%和7.7%,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屏、半导体分力器等上游高技术产品同比分别增长34.1%、27.9%和10.0%。”

  专家表示,重庆经济恢复增长的动力还在于促进投资项目、推动进出口以及在产业能级和结构上下了功夫。重庆市社科院市情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康庄表示:“GDP同比增长由‘负’转‘正’,实现了关键性的转折,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实现了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一个稳健而有后劲的发展态势。”

  此外,从上半年GDP城市十强榜单上看,因疫情冲击,武汉遭受的损失较大,初步核算,上半年武汉市GDP比上年同期下降19.5%。虽然官方没有公布GDP总量数据,但预估武汉与跌幅明显的天津进行“十强卡位战”,因为南京挤了进来。

  除了上述名次变化,十强城市之间的差距变化趋势也值得关注。比如,排名第七位的成都与第六位的苏州的差距在缩小。2019年,苏州GDP高出成都2200多亿元,但是今年一季度,成都意外超过苏州100多亿元,成都与苏州成为了十强城市中新的竞争关系。专家表示,成渝两个城市的进击,显示了其所代表的中西部内陆城市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崛起。事实上,在国际形势变化下,内陆城市除了在经济韧性上表现突出之外,其区位优势也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越发明显。

  数据显示,受疫情冲击,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出口面临下滑形势,但中西部地区却表现抢眼,一些省份甚至实现了高增长。以成都为例,今年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230.9亿元,同比增长23.5%。6月份,双流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323.7万人次,自3月以来持续保持回升态势,当月和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均位列全国第一;起降架次量2.7万架次,连续两个月居全球第一。此外,1~6月,成都国际班列开行1810列,增长40.9%,其中中欧班列增长57.7%。

  记者还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下达了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支持郑州、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严鹏程表示,近3个月,中欧班列连续刷新单月开行记录,其中6月份开行1169列,运送货物9.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3%、78%,运送抗疫物资181万件、1.4万吨,成为联通亚欧大陆的“绿色通道”“生命通道”。

  此外,今年上半年,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盟、东盟贸易额增长45.4%、42.1%、28.2%。成都的这些数据,显示了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面向“一带一路”地区表现出的优势所在。

  也有专家表示,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对内陆城市应该说“危中有机”,要形成国内循环为主,就需要缩小区域差距、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异、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内陆城市才有空间、有动力。

  总体来说,从上半年全国和各地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回暖态势明显。从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之前的介绍看,全国各地工业经济的稳步回升效果明显。辛国斌表示:“综合相关指标分析,二季度以来工业经济稳步回升。4、5、6三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了3.9%、4.4%和4.8%。”

  刘向东则指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虽然在线下受到抑制,但是在线上却有巨大增量;出口虽然受疫情冲击,但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等渠道也都在拓展;加上各种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回暖符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