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8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何为“智能建造”?在建造领域,智能化程度又能达到多高的水平?
  “智能建造”全称“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建造方式”,是指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对人的依赖,达到安全建造的目的,提高建筑的性价比和可靠性。
  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化开发中心总经理钟诚,从事智能建造领域研究已经有9年的时间。他认为,智能建造是在建筑工业化基础上的细分和更高阶段的要求,智能建造首先应该体现在建筑的部品部件端。他说:“智能化常规的概念是能够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的流水作业,在自动化的基础之上,做一些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控制,比较高端的会加入一些智能化的部分,比如人工智能的部分就可能去做一些简单的识别。”
  同时,智能建造领域更核心的“血液”就是信息流的智能化。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造能力不断增强。长期以来,建筑业主要依赖要素投入、大规模投资拉动发展,工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比重不高,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融合不够,机器人和智能化施工装备能力不强,迫切需要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升级传统建造方式。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产业化分院副院长宋兵说:“实际上,建筑行业目前叫做‘高技术的低集成’。很多部品产品本身是很好的,也很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是当它集合成一个住宅产品,它的系统化是不够的。实际上应该反过来叫‘低技术的高集成’,高集成叫做‘系统化的集成’。”
  那么,《指导意见》对于我国智能建造领域的发展作出哪些新要求?未来,我们的智能化房子将会是什么样子?
  《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那么,对于老百姓而言,未来住在“智能建造”完成的房子里,将享受哪些便利呢?
  钟诚说:“直接反映到老百姓的体验,可能就是由于质量提高了,房子不漏水;可能是整个建造过程变得清洁、高效;可能是因为房屋的建筑性能变好,保温性能提高了,空调的电费就相对减少了。”
  同时,对于房子这种有寿命和使用年限的物品来说,智能建造也将对它的长期维护起到很好的监控作用。钟诚说:“把部品的部件和传感器进行了一个组合,通过采集后的信息,能够准确得到建筑的状态是良好的,还是需要修复等,然后我们会根据这个状态,对整个建筑进行管理和维护,从而让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增加。”
  目前,在建筑领域的“主体结构”“外围护系统”“设备及管网”“内部装修”等四大体系中,各体系推进“智能建造”的水平各不一样,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有所不同。《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等环节,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
  宋兵指出,《指导意见》是对整个建筑行业提出了系统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他说:“建筑行业是朝系统化方向发展。目前,最重要的是进行工业化的思维教育,接口技术、还有边界条件,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产业基础、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建筑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环境保护效应显著。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引领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