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26日消息(记者郭淼)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作为我国“大飞机家族”之一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是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那么此次海上首飞具有怎样的意义,同样是水上飞行,海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又有何不同呢?

  上午约9时28分,首飞机组按预定科目,驾驶AG600飞机从山东日照山字河机场滑行起飞,在空中飞行约28分钟后顺利抵达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

  10时14分,AG600轻盈入水,平稳地贴着海面滑行,激起朵朵浪花。回转、调整方向、加速、机头昂起……一气呵成。10时18分,AG600再次迎浪腾空,直插云霄,圆满完成海上起飞。

  在安全飞行约31分钟,完成一系列既定试飞科目后,AG600飞机于10时49分顺利返回日照,降落在山字河机场,成功完成首次海上飞行试验任务,型号研制取得重大进展。中航通飞华南公司总工程师AG600飞机总设计师黄领才介绍:“今天的海上着水,飞行姿态控制得非常好,一次接水成功,飞行姿态在滑行过程当中非常稳定,没有出现大的飞机姿态的变化,俯仰或引起一些海豚跳。”

  AG600飞机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按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因此,黄领才说,对具有海上救援等功能的AG600飞机来说,实现海上首飞,初步验证飞机适海性,探索海上试飞技术和试飞方法,这为后续开展海上科研试飞,测试飞机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结构与系统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础。黄领才表示:“水陆两栖飞机最终的应用就是要走向大海。从陆上、水上再到海上,实际上这三部曲也是飞机研制的三个重要阶段。通过海上首飞验证在海洋环境下,飞机的操控特性、海洋腐蚀环境防护能力,为未来在海上持续开展试飞,为将来交付用户在海上执行救援任务,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虽然AG600飞机名字里只突出了飞机二字,但AG600的梦想可不仅是要成为“会游泳的飞机”,它还要让自己成为“会飞的船”,黄领才说,正是AG600“水陆两栖、一机多型”多用途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着与其他陆基飞机不同的三次首飞。

  AG600项目是在2009年9月5日正式启动的。2017年12月24日,在广东珠海金湾机场成功实现陆上首飞。2018年10月20日,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完成了水上首飞,验证了飞机在面临突发火灾等自然灾害危机情况下,在浪高相对较小的湖面进行起降汲水等功能。黄领才说,别看这两次都是在“水”上飞,但难度系数差的可是很大的。“海洋环境下,海上有浪涌,风向也不定,风浪比较大,对飞机的操控影响会更大。这样实际上在海上试飞的难度要远大于在内湖上试飞的技术难度。”

  也就是说,湖面上首飞,湖泊中是天然淡水,水分盐度相对较低,所以对飞机各系统的腐蚀防护考验较小;而海上首飞,海水盐度大,腐蚀性强,所以,海洋环境对于AG600飞机的防腐蚀要求更高。

  《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楠告诉记者,由于海水密度大,湖水密度小,飞机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起飞时需要克服水的“粘性”也会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在飞机高速滑行时会更加明显。王亚楠介绍:“在离水的时候,操纵的感觉、要领等肯定跟淡水有所区别,因为要适应在海面情况下风浪的影响,包括在着水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飞行员操纵手感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对于探索未来这款飞机在淡水水域和海面使用的操作要领能够普及到更多飞行员身上,实际上也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些操纵要领未来可能会被写入水上飞机的操纵手册,供更多人学习和借鉴。”

  AG600是我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也是目前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飞机最大特点是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AG600可在水源与火场之间多次往返投水灭火,既可在水面汲水,也可在陆地机场注水,可最多载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可达4000余平方米。拥有高抗浪船体设计,除了水面低空搜索外,还可在水面停泊实施救援行动,水上应急救援一次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在满足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加改装必要的设备,满足其他特殊任务需要。黄领才透露,目前AG600还仅仅是飞行平台,今年年底AG600将完成灭火加装工作,明年会开展灭火功能的相关实验。黄领才表示:“今年年底我们还要完成灭火任务系统的加装,目前飞机只是一个飞行平台,还没有加装任务系统,现在水上功能实现了,海上也能起降了,下一步就是要实现飞机的灭火功能。我们把灭火系统加装上以后,明年就要对飞机的灭火功能进行实验验证,争取早日实现飞机能够进行灭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