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7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北京市日核酸检测能力已由4万份提升至30万份以上。如果按照规定比例进行混检,日均可检测100万人以上,北京核酸检测工作已进入快车道。

  北京6月25日发布的病例中,北京大兴一名60岁女子确诊前四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6月26日发布的病例中,有3个病例核酸检测阴性,但血清抗体检测为阳性,最终被确诊。那么,核酸检测准确性如何?核酸检测还是金标准吗?

  从近两日北京确诊病例中,人们可以看到:家住北京大兴区观音寺街道团河苑小区的某女士,6月15日至22日先后采集四次咽拭子进行核酸检测均为阴性,6月23日核酸检测阳性,6月24日确诊。在6月26日发布的病例中,有3位家住北京丰台区的病例核酸检测6月23日均为阴性,但血清抗体检测为阳性,最终被确诊。对于核酸检测假阴性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研究员李金明分析:“假阴性的影响因素多一些,比如标本采集的时机,如果是潜伏期早期,或者发病以后很晚,十天甚至两周以后才去看病,核酸检测也很难做出来的。什么时候容易检测出来?就是潜伏期晚期和发病早期。标本的类型,通常痰标本的检测准确率高于鼻咽拭子,鼻咽拭子又高于口咽拭子。采集方法(也会有影响),一定要采到含有病毒的细胞才能做出来。还有方法学和试剂的灵敏度等因素,以及病毒变异,所以这是它相关的局限性。”

  在李金明看来,核酸检测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其阳性结果可以作为病毒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同时,核酸检测也具有自身局限性,有假阴性也有假阳性,假阳性通过复检可以堵住。李金明介绍:“比如我们采取PCR方法扩增,一次典型的扩增可以把100微升体积中的一个分子变成1万亿个分子,我把这1万亿个分子倒在一个奥林匹克游泳池里混匀,再取一百个微升泳池中的水,这其中就有400个分子,但是只要有一个分子就会扩增出来,所以说它非常灵敏。我们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对阳性样本做复检,可以有效避免造成假阳性报出去,所以阳性结果没有问题。”

  核酸检测是为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事实上,北京对新发地涉疫市场、涉疫社区相关人员,中高风险街乡镇常住居民,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公共领域服务人员,已返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重点区域社区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等6类人员由属地政府统一组织核酸检测,同时进一步扩大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覆盖面,其他人员愿检尽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核酸检测是目前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最重要的方法。王贵强说:“在(此前)256例确诊病例中,有137例是通过筛查找出来的病人,将近一半以上都是通过这种非常主动积极的核酸检测,把病人找出来。如果不是这样,这批病人按常规可能发现不了,因为他没到医院去看病,也不是密切接触的,他就潜在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者,(会)导致进一步传播。北京加大核酸检测力度,也让我们能感受到这次疫情迅速控制的现象。”

  正因为核酸检测会有假阴性问题,王贵强表示,对核酸阴性的人群也不能掉以轻心,并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漏诊风险。王贵强介绍:“在发热门诊,现在北京采取了1+3的模式,也就是核酸检测加上血清学抗体检测,再加上影像学,还有血液的检测,实际目的也是进一步降低漏诊风险,使疫情有效得到控制。大家应该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有效的控制疫情,使我们尽早恢复到正常的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