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4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见习记者郭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第五个航天日之际,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一号”,标识为“揽星九天”。它们有何象征意义?我国火星探测又有哪些最新进展?

  中国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经过3年多的全球征集,共收到海内外提交的工程名称及图形标识作品35912个。经过网络投票,共收到有效投票3278962张,无数优秀创意作品共同塑造了对中国火星探测的美好期盼。最终,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葛小春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图案中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字母“C”的形象,汇聚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深空探测进入太空的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揽星九天”图案表现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以及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作为中国航天三大里程碑事件的杰出代表今年被国家航天局聘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戚发轫对青少年发出号召:“现在你们面临的任务比我们老一代光荣。为什么?因为艰巨。我们解决了人家有、我们也要有的问题。现在你们要解决的是人家没有、我们要有;人家有的,我们要赶超。所以现在更要靠自力更生、敢于奉献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感情。”

  刘洋也鼓励青少年,在追梦的征程上,将个人的荣辱融入国家的命运,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国家的利益,生命才会绽放得更加绚烂。她说:“航天是个接续奋斗的事业,几代航天人、几十万航天大军用他们的智慧、心血、信念、精神、奋斗和实干才成就了今天中国载人航天的辉煌成就,也凝练出了著名的载人航天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和奋斗,才让我们有能力去拥抱星辰大海,才让我们的五星红旗能够在太空高高飘扬。”

  今年夏天将迎来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时间窗口,包括美国的探测器“毅力号”在内的各国“探火计划”和火星探测器都已整装待发。我国也不例外。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告诉记者,我国将通过探测器一次发射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同时,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并不是简单重复其他国家火星探测的老路,而是有新起点,且起点设置很高。

  贾阳说:“不管是美国、印度,还是欧洲,他们的探测形式无非有几种,一种是刚开始时比如有飞掠,从它(火星)旁边飞走,相对来说比较短暂;第二种是环绕;第三种是落下去,落到火星表面上,有着陆平台、着陆器、火星车这几种形式。我们的是一次发射解决两件事情,既解决环绕,又解决软着陆,还会释放一个车,即完成‘绕、落、巡’三个目标。”

  在顺利降落到火星表面之后,火星探测器就会开始它真正的工作,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和月球探测器相似,包括拍照、采样等任务会依次进行。目前我国火星探测正在完成收尾工作,择机发射。

  去年1月3日,“玉兔二号”月球车随嫦娥四号着陆器登陆月球背面,随后承担起对月背巡视探测的主要任务。到今天,它们已经在月球工作了16个月昼,安然度过470多个地球日。吴伟仁说,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性能稳定,状态良好。他介绍:“月球车创造了在月面工作的最长世界纪录,获得了月球背面长达近500米、深度为50米的地质剖面图,还有月球矿物质成分、空间环境、地形地貌等宝贵的科学数据,以最佳的状态迎接下个月昼的到来。远在45万公里的‘鹊桥’号中继星的状态也非常好,表现很出色,正在源源不断地把月球背面的科学数据相继传回地球。”

  2020年,被称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超级年,因为我国将有多个重要航天项目执行。其中,将择机实施的嫦娥五号任务已经准备就绪,它将实现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这是我国探月工程三期的收官之战,也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最关键一步。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正在进行贮存后的状态检查和复检测试,目前状态良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彭兢说,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风暴洋西北部地区着陆,以无人方式在月球表面完成样本采集,之后再将样本带回地球,而想要完成这一步,嫦娥五号则需要在4个方面实现技术突破。“第一部分是月面的自动采样,第二部分是月球表面的起飞上升,第三部分是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第四部分是地球大气的高速再入返回。这四个部分的技术难度相比探月一期和二期会比较大。”彭兢介绍。

  同时,彭兢还表示,在完成探月工程三期任务后,我国还计划对月球进行更为深入的探测。他说:“后续的任务暂时叫做探月四期,其目标初步设想是通过2-3次任务建立一个月球科研站,在一段可预见的将来,可能是一个长期无人、短期甚至可以有人访问的科研站。”

  2300年前的《天问》,牵衍出中华民族多少美丽动人的飞天神话。1970年,一曲“东方红”,点燃了多少中华儿女征战寰宇的豪迈斗志。2003年,杨利伟驾乘“神五”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让亿万中国人圆了太空梦。2008年,“神七”乘组圆满完成太空行走任务,中国人实现了太空漫步。2013年,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执掌教鞭,“太空课堂”在6000多万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种子。在此之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北斗号”、“墨子号”、“悟空号”相继登场,直到今天的“天问一号”横空出世。在星舟穿梭的太空,中国航天人正用智慧和心血忙碌着,建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航天梦、强国梦正在稳步实现。星空浩瀚,探索永无止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