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李思默)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重点医疗物资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怎么样?下一步将采取哪些举措不断扩大产能保障供给?会不会出台强刺激的货币或者财政政策来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24日)就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商务部、人民银行负责人介绍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表示,当前企业复工复产已取得积极进展,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快,上游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下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度快。同时,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其中浙江已超九成,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已超七成。

  丛亮介绍:“从重点行业看,钢铁企业复工率为67.4%,有色金属企业复工率为86.3%。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企业正在加快复工复产,相关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开足马力生产,口罩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10%,全国粮食应急加工能力复产率已超过70%,煤矿产能恢复率达到76%,铁路装车数已恢复到节前正常水平的95%左右,民航、港口、水运均正常运营。”

  重点医疗物资保障企业的复工复产率较高,五大类的医疗物资企业复工复产率、开工率有的达到或超过了百分之百。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采取了边保供边复产边扩产的举措,医疗物资的产能不断释放,湖北一线医护人员所需要的重点医疗物资得到了基本保障。他介绍:“医用防护服产能供应方面,1月28日的日产量还不到1万套,到目前为止,日产量已经达到了20多万套。生产企业刚开始不到20家,现在扩产转产达到了50多家,全力开工,还有近百家已经陆续获得新的资质,正在陆续开工。医用防护服保供湖北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0多万件,不仅有力保障了一线的需要,而且还统筹兼顾了北京和全国其他疫情比较重的地方对于防护服的急需。”

  就社会关注的口罩供应问题,丛亮表示,2月22日N95口罩日产量已经达到91.9万只,是2月1日的8.6倍;整体口罩日产量已经达到5477万只,比2月1日增长2.8倍,近20天以来累计生产口罩5.7亿只。丛亮说,近一个阶段,随着复工复产对口罩的需求爆发性增长,保供工作重点也逐步转向普通医用和普通口罩。他表示:“目前,除西藏外有30个省区市都陆续新上了口罩生产线,同时还不断有新的口罩生产线投产。我们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口罩的产能产量将继续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更好地满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需要。”

  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冲击,从开始对春节假期消费和相关服务业的影响,到后来迟滞企业复工复产,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了较大困难。丛亮强调,总体来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短期的、可控的,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比如,很多消费并不是消失了、只是延期了,待疫情结束后自然会释放;再比如,这次疫情期间,一些行业逆势增长,网络购物、线上课堂、远程办公、在线娱乐和智能制造等加快成长。这些都体现出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和潜力。复工复产促进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不断恢复。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真正让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动起来’,让经济‘转起来’。发展潜力和政策储备仍然充裕。我相信,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是可以实现的。”丛亮表示。

  货币金融政策是应对突发事件冲击以及恢复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手段,有记者问,是否会出台强刺激的货币或者财政政策来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通过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让整体市场利率继续下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已经出台的3000亿专项再贷款要继续用好,要落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人民银行会更大力度地支持三家政策性银行继续发挥作用,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对制造业企业、支持进出口银行对外贸企业、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对生猪生产全产业链的企业扩大融资支持。”他说。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财政部门在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和支持重点物资供应的同时,注重发挥财政调控作用,努力对冲疫情对经济平稳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他说:“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一些行业复工复产,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门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疫情防控,保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点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倾斜。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尽快形成有效的投资。”

  新冠肺炎疫情给外资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困难。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预计疫情对今年一季度吸收外资的影响将较为明显,但影响是阶段性的、是可控的。从长远看,中国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改变。

  “优先保障外资龙头企业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继续扩大外资准入领域,压减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任鸿斌说。